普京一旦离世或者下台,乌克兰可能就真的危险了。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曾透露,当初“瓦格纳”头目普里戈津之所以发动叛乱,就是因为他急于掌控核武按钮。换句话说,普京这人在俄罗斯就像轴心,他能一手摁住了所有人的野心,但俄罗斯这盘大棋离了普京,八成就乱了,要是鹰派掌权,乌克兰还能扛得住吗? 普里戈津的叛乱闹得虽凶,可短短一天就平息了,根源就在普京一句话。当时瓦格纳的装甲车队都快开到莫斯科近郊,俄军高层里有人观望有人暗喜,就是没人敢真站出来表态。 直到普京在电视里定性这是 “叛国”,国防部才敢调动部队拦截,那些摇摆的地方官员也立刻站队。这事儿过后俄罗斯内部有份未公开的调查报告,说当时至少有三个权力派系在暗中接触瓦格纳,就等着局势失控分一杯羹。 这些派系里最显眼的就是以绍伊古为代表的鹰派,这位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去年九月就放过硬话,说不把乌军从库尔斯克州赶出去,根本不会坐下来谈判。他这话不是随口说说,俄军总参谋部那段时间刚调整部署,把三个精锐摩步师调往哈尔科夫方向,明显是想扩大战线。 普京在的时候,还能压着这些鹰派的激进主张,去年十一月他在哈萨克斯坦的记者会上说得很清楚,俄方对谈判持开放态度,条件还是六月那套。即便提到要用 “榛树” 导弹打击决策中心,也补了句 “何时回应看总参谋部选择”,留着明显的缓冲余地。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只有他能拿捏得住。 俄罗斯的权力继承从来没有明确规则,普京的位置靠的是权威而非制度。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搞过民选,但真正能镇住场子的始终是能平衡军方、安全部门和寡头的强人。现在军方里绍伊古掌控国防部,格拉西莫夫抓总参谋部,安全部门有联邦安全局撑腰,这些人表面听话,实则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 普里戈津就是没看透这层,以为靠雇佣兵能撕开缺口,结果成了各方势力试探普京底线的棋子。叛乱平息后瓦格纳被拆分,一部分并入俄军,一部分调到白俄罗斯,那些曾暗中支持普里戈津的寡头很快被抄家,这都是普京清理门户的信号。可这种靠个人权威维持的平衡,最怕的就是轴心突然消失。 一旦普京不在了,这些积压的矛盾会立刻爆发。鹰派大概率会最先跳出来,他们手里握着军权,最容易在混乱中掌控局面。绍伊古这些人早就对普京的 “克制” 不满,觉得对乌打击不够彻底。他们一直主张要切断乌克兰西部的补给线,甚至提议用 “榛树” 导弹全覆盖敖德萨的港口设施,只是之前被普京压了下来。 乌克兰现在的日子本就不好过,欧盟虽说刚给了超过 18 亿欧元的援助,但这笔钱主要用来填财政窟窿,买武器的资金还得另等批复。前线士兵的装备缺口已经很明显,去年冬天反攻时,不少部队连防寒服都凑不齐,更别说应对俄军可能的全面进攻。 鹰派要是真掌了权,肯定不会给乌克兰喘息的机会。他们不会像普京那样还留着谈判窗口,绍伊古的表态已经说明一切,必须用军事胜利奠定权力基础。俄军的武器库其实还有存货,之前为了保留实力,不少高精度导弹和新式装备都没投入战场,这些家伙要是全砸向乌克兰,前线防线撑不了多久。 西方的援助也未必靠得住,美国大选后对乌政策可能调整,欧洲内部早就有分歧,德国工业界天天喊着要恢复对俄贸易,法国农民因为能源涨价抗议不断。要是俄军突然加大攻势,欧盟能不能及时凑够援助都难说,毕竟 18 亿欧元的财政援助和能救命的武器弹药是两码事。 普里戈津叛乱其实已经给乌克兰提了醒,俄罗斯内部的野心从来没消失,只是被普京的权威压制着。现在前线的僵持,很大程度上是普京在平衡国内派系和国际压力的结果。一旦这个平衡器没了,鹰派为了巩固权力,必然会用对外强硬来转移矛盾。 乌克兰总统办公室的顾问私下接受采访时说过,他们最担心的不是普京连任,而是俄罗斯出现权力真空。普京在任,至少有明确的博弈对象和可预测的行动逻辑,换了鹰派掌权,那些人可能根本不按常理出牌。绍伊古连库尔斯克州这点战线都不肯让步,真要是全面掌权,说不定会把战争目标扩大到整个顿巴斯乃至更多地区。 俄罗斯的军工体系也在等着机会,之前因为普京的 “克制”,不少军工厂处于半开工状态,要是鹰派下令全面扩产,坦克、导弹的供应速度会立刻翻倍。乌克兰现在全靠西方援助撑着,一旦援助跟不上,俄军的装备优势会瞬间凸显。 说到底,普京就像俄罗斯权力棋盘上的 “定盘星”,他在的时候,各方势力再怎么折腾也翻不出大浪,对乌政策也能保持基本的理性。可他一旦离开,那些被压制的野心、派系的斗争都会集中爆发,而最容易成为牺牲品的,就是处于战场最前沿的乌克兰。鹰派掌权后不会给谈判留余地,只会用军事手段说话,到时候乌克兰面对的,可能是比现在惨烈十倍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