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37岁的兵部尚书铁铉,被放进滚烫的油锅烹炸,油花溅起的声响里,混着太监们惊恐的尖叫。有人想拿铁叉把他的尸身翻过来,让脸朝着朱棣所在的宫殿,油锅却 “轰” 地炸开,热油烫得众人连连后退,那具焦黑的躯体,依旧背对着皇权所在的方向。
1402 年,应天府一口热油锅中,兵部尚书铁铉的尸骨在翻滚。太监们想用铁叉翻转焦黑躯体,让其面朝皇宫,油锅却轰然炸开,残骸始终倔强背向皇权,成了忠诚与暴虐的无声对决。
铁铉的籍贯落在河南邓州,若追溯其家族渊源,祖上本是元朝时期的色目人。
不过,历经数代传承,到了铁铉生活的年代,家族早已深度融入中原大地的文化脉络,他自身更是自幼浸润在汉文化的熏陶之中,对这份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与认同。
洪武年间,他怀揣《周易》入国子监,读书较真,断案刚直,连勋贵子弟案件都秉公处理。
朱元璋听闻后亲自接见,对他十分赏识,赐名 “鼎石”,期许他成为大明江山的承重柱,还将他从礼部调至五军都督府,让他接触军务。
1398 年朱元璋驾崩,21 岁的朱允炆继位,采纳齐泰、黄子澄建议削藩,周王、齐王被废,湘王被逼自尽。
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以 “清君侧” 为名反叛,建文帝派耿炳文、李景隆迎战,二人接连大败,四十万大军溃退,德州、真定失守,朱棣兵锋直指南京,济南成了最后屏障。
当时负责押运粮草的铁铉,见前线崩溃,毅然扔掉账簿、抹上墙灰冲上城楼。他收拢数千残兵,向守军呐喊:“济南丢了,你们的妻儿老小都将沦为猪狗!”
朱棣率六万精锐攻城,三个月却未能破城。当城中用于御敌的箭矢与滚木消耗殆尽,坚守的兵士们便拾起檐角的瓦片当作武器,甚至拆毁民房的梁柱,以此抵挡敌军的进攻。
燕军铁骑踏遍齐鲁之际,朱棣胸中怒火如炽,竟颁下一道狠戾诏令 —— 凿穿黄河长堤,要以滔滔浊浪为刃,将整座济南城吞没于洪涛之中。
危局当前,铁铉密遣老叟携降表出郭,面见朱棣,恳请其先退军十里,而后方开城门纳降。朱棣大喜,单骑赴约,靠近城门时,千斤铁闸轰然坠落,仅差三尺便将他砸中。
朱棣在一场惊险的脱身之后,即刻调遣红衣大炮,决意以炮火轰开城门。
而铁铉早有应对之策,他迅速下令匠人绘制明太祖朱元璋的画像,又赶制出 “太祖高皇帝之位” 的神位牌,将这些承载着皇室威严的物件密密麻麻地悬挂在城楼之上,以此阻断敌军攻势。
朱棣虽狠,却不敢炮轰父亲牌位,只得撤兵北平,济南得以保全。铁铉被百姓尊为 “城神”,建文帝擢升他为兵部尚书。
四年后,朱棣绕过济南攻破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铁铉在淮南抵抗时被俘,朱棣下令将他押往应天,百姓沿路设香案哭送。
奉天殿上,铁铉被铁链拖拽仍挺直脊背背对龙椅,武士强按其脖颈,他却脖颈如铁铸般坚硬。
金銮殿上,朱棣怒火如焚,竟以极刑泄愤。武士奉命割下铁铉的耳与鼻,投入釜中蒸熟,再强逼他吞咽。
暴君执盏立于阶前,脸上是狰狞的笑意,逼问那肉滋味如何。铁铉却猛地将口中血肉啐向龙椅,血色顺着下颌滴落,声如金石般铿锵:“忠臣孝子之肉,何味之有?
唯有凛然正气,岂会难吃!”朱棣彻底疯狂,下令对铁铉施以磔刑,凌迟持续三天,之后将其尸骨扔进油锅。
铁铉死后,两个儿子被发配辽东矿场累死,妻子杨氏和女儿充作官妓,七年后杨氏撞柱自尽,仅一小女儿被旧部救走藏于徽州深山,史书只留 “家室残破” 四字。
但暴政无法抹去记忆,此后百年山东各地悄然建起 “铁公祠”,朱棣虽知却无可奈何。
待明仁宗登临大位,一道政令自紫禁城中发出,工匠们遂于大明湖畔破土动工,建起一座专供朝廷祭祀的祠堂,祠前更立起一方石碑,碑上 “忠烈千秋” 四字镌刻分明,以彰英烈风骨。
岁月流转,铁铉 “鼎镬烹身甘如饴,石心铁骨自峥嵘” 的故事,仍在百姓口中代代传唱。
仲秋节度使
有哪个家族不是从西方过来的?哪个死后不叫归西的?
琥珀
此后百年山东各地建立铁公祠,皇帝还知道了,还无可奈何,哈哈哈皇帝果然是万岁
雪中悍行刀
残害忠良,为何唯有报应?
独醉 回复 09-19 01:27
何为忠何为良,别人自家人争家产,一个外人去卖那命干什么,谁得势就跟谁就对了,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活该家破人亡
雲中漫步
朱家心胸狭隘,也是为何汉人封建王朝到明走向末路了。前有老朱杀开国功臣,后有小朱得位不正怒诛十族。帝王有宽仁之心又何必与臣子百姓一般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