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老鼠变少了?一位60多岁的农户表示:目前农村的老鼠的确比以前少很多,主

如梦菲记 2025-09-18 10:41:52

为什么农村老鼠变少了?一位60多岁的农户表示:目前农村的老鼠的确比以前少很多,主要原因并不是猫类的泛滥,而是因为这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农村长大的人,大多都记得夜晚和老鼠相伴的那些岁月,那时候,一到深夜,天花板上传来咚咚的脚步声,角落里窸窸窣窣地响个不停,粮袋常常被咬得漏了口子,灶台上的馍饼一夜之间只剩残角。   老鼠几乎无处不在,厨房、粮仓、卧室,都成了它们的游乐场,如今再回老家,往往只会感叹一句,怎么这么安静,这么干净,老鼠的影子几乎消失不见了,人们很自然地会疑惑,它们去哪了?   不少人首先想到猫,确实,现在养猫的人多了,有些猫守在院子里,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角落,老鼠一露头就扑过去,可多数猫已经过上了舒服的日子,喝牛奶,吃猫粮,待在沙发上,少有机会练出捕鼠的本领。   流浪猫倒是常见,但它们更乐意去垃圾桶里找吃的,或者追那些飞得慢的鸟雀,老鼠机灵警觉,不容易被逮到,猫的存在,更多是一种气氛上的震慑,并不是老鼠数量骤减的根本原因。   真正让老鼠无处落脚的,是生活方式的全面变化,过去的农村,房子大多是土坯房,墙体松散,脚一踢就掉灰,老鼠轻轻一挠就能刨个洞,地面是泥土,门窗缝隙大得能伸进手掌,老鼠可以随意进出。   现在村里一排排小楼拔地而起,墙壁光滑坚硬,地面铺上瓷砖,铝合金门窗密封严实,连风都透不进去,曾经的屋梁、墙缝、地洞,被彻底封死,老鼠再灵活,也找不到可以安家的角落。   粮食存放的方式也变了,过去收完庄稼,家家户户都在屋里堆着麻袋,口袋一捆就往墙角一放,老鼠顺着味道就能找到,轻轻一咬就能大快朵颐。   现在大多数粮食直接卖给粮站,家里只留少量口粮,这些口粮被装进密封的塑料桶或者铁皮罐,盖子扣紧,还能上锁,老鼠面对这样的“铁壁”,再锋利的牙齿也无能为力。   环境的整洁也是一场革命,以前垃圾随手倒在院子角落,菜叶饭渣堆在一起,狗翻鸡啄,老鼠也来凑热闹,村头沟渠里污水横流,腐烂物遍地都是,老鼠在那里窜来窜去。   现在每家门口都放着带盖的垃圾桶,垃圾车定期清运,沟渠用水泥硬化,污水通过管道集中排放,曾经的觅食天堂,如今变得干净整洁,老鼠根本找不到入口。   田间地头同样不再适合老鼠生存,过去的田埂杂草丛生,秸秆堆积,老鼠能在里面搭窝,找草籽、谷粒、昆虫充饥,如今田里机械化收割,几乎不留残粮,秸秆禁止焚烧后被统一处理,连一个遮风的草垛都难见。   除草剂让地头寸草不生,农药让昆虫数量大减,就连蚯蚓都少了,老鼠刨一夜,也难找到一口能填饱肚子的食物。   更要命的是,农民播种时常常用药物拌种子,五颜六色的颗粒看起来诱人,却是致命的毒药,老鼠误食后,不是当场毙命,就是带着毒药回到窝里,整个巢穴全军覆没。   在这些大环境的挤压之外,人类的主动防治更是雪上加霜,过去看到老鼠洞,随手糊点土就算了,如今人们不仅堵,还要撒石灰,放毒饵,防疫站一年两次免费发放鼠药,香味剂掺在里面,老鼠吃了必死无疑。   很多村子甚至安装了超声波驱鼠器,老鼠还没靠近,就被吓得逃窜,村民的防鼠意识大大提高,厨房干净,粮食密封,院落整洁,这些都让老鼠的生存几乎没有机会。   随着老鼠的减少,村庄的生态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曾经常见的猫头鹰,夜里在树林间低鸣,如今已经很少听到。   蛇也少了,村边的河沟翻遍石头都难见踪影,老鼠减少让粮食更安全,疾病更少,可同时也削弱了天敌的生存基础,生活更舒适了,但某些自然链条在悄悄断裂。   值得注意的是,老鼠并没有彻底消失,而是换了战场,农村环境变得苛刻,它们开始大规模转移到城市,下水道、垃圾转运站、老旧小区的夹层,成了它们新的栖身之地。   城市的垃圾量大且集中,环境虽不如农村清爽,但足以让它们延续生存,城市里的猫多是宠物,不一定愿意扑上去,老鼠便在暗处繁衍生息,农村的宁静,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城市鼠患扩张的对比之上。   信源:河南日报农村版——农村老鼠少了的喜与忧

0 阅读:3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