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恐怕真的没救了。就在党内唯一的“战将”郑丽文,民调高涨之际,岛内专家邱毅

历史瞭望观察 2025-09-17 15:45:32

国民党,恐怕真的没救了。就在党内唯一的“战将”郑丽文,民调高涨之际,岛内专家邱毅,却提前,为这场选举,宣判了死刑。他直言:最后当选的,还会是那个,毫无建树的朱立伦。 国民党主席选举进入关键阶段,郑丽文的支持率持续走高,却让党内派系暗流涌动。朱立伦虽宣布交棒,但选举规则调整引发质疑,邱毅直指结果难料。这样的格局下,改革声音能否突破壁垒?一切悬而未决,值得深思。 国民党主席选举将于10月18日举行,现任主席朱立伦已明确表示不再连任,这本该为党内注入新活力。可实际情况远非如此,报名时间从原定的9月15日延长至19日,引发党内不满,有人认为这是为特定候选人开绿灯。郑丽文作为资深立委,早早表态参选,她强调要推动党内改革,回应基层党员需求。根据最新网络民调,她的支持率高达57%,远超其他对手。这让她成为党内少有的亮点,代表着对旧有模式的挑战。国民党长期以来,派系势力根深蒂固,地方支部票源多由传统力量掌控,即便民调显示郑丽文领先,实际投票仍可能受内部协调影响。这样的选举机制,让真正有改革意愿的候选人难以脱颖而出,国民党的问题已不止于人事调整,而是整体结构的僵化。 邱毅作为资深评论员,对这场选举发表看法,他点名郑丽文、蔡正元和张亚中为党内珍贵人才,特别是郑丽文被视为绿营的威胁,因为她敢言敢为,能提升国民党战斗力。可邱毅也指出,郑丽文的弱点在于资源不足,党内老派势力更倾向于维持平衡,避免新人颠覆格局。国民党过去几次选举,都暴露了类似问题,表面上党员直选,实际操作中资金和人脉决定胜负。朱立伦虽交棒,但他的影响仍存,部分支持者可能转向熟悉的面孔。郑丽文坚持参选到底,她回应经费不足的质疑时,表示会靠党员支持走下去。这反映出国民党基层的期待,但也凸显了组织资源的分配不均。选举报名已有多人加入,包括罗智强和郝龙斌,竞争格局复杂化,国民党需面对的不仅是候选人比拼,更是制度性缺陷的考验。 国民党主席选举的报名人数已达9人,郑丽文以高民调领跑,却面临多重阻力。卢秀燕明确放弃参选,她以市政为由退缩,这让党内期待落空。邱毅分析,国民党若想重振,需要像郑丽文这样的活跃分子,但派系博弈往往让改革止步于口号。过去,国民党在地方选举中依赖网络动员,可党主席角逐更注重内部票源,这些票多由资深党员把持。郑丽文从基层起步,积累了不错声势,但她需克服经费和盟友不足的难题。朱立伦的交棒虽是积极信号,却被质疑时机选择,部分人认为这是为特定人铺路。国民党长期缺乏透明机制,选举规则频繁调整,加剧了信任危机。这次选举若继续沿用旧模式,郑丽文的高民调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党内变革的希望仍渺茫。 选举进入白热化,郑丽文的支持基础主要来自年轻党员和网络平台,她强调蓝白合作的重要性,以吸引中间选民。邱毅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及,郑丽文若当选,能让国民党更具战斗力,但前提是打破派系垄断。国民党的问题根源于权力集中,决策圈子狭小,新人难入核心。朱立伦任内虽推动一些政策调整,但党内分裂加剧,2024年大选失利后,基层不满情绪高涨。郑丽文参选被视为转机,她承诺加强监督机制,避免暗箱操作。可现实中,地方议员和支部负责人仍掌控票源,这些人更偏好稳定候选。国民党若不改革选举制度,高民调的郑丽文也难逆转局面,这次选举将成为党内矛盾的缩影。 国民党主席选举的复杂性在于,民调与实际投票脱节。郑丽文网络支持率57%,但党员投票仅约30万人,这些人多受地方影响。邱毅指出,党内珍贵人才如郑丽文需更多资源支持,否则难敌老派势力。朱立伦交棒后,党内动态频繁,罗智强宣布参选,目标直指2028年选举,这让竞争更激烈。国民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包括派系拉锯和资金不透明,让选举变成权力游戏。郑丽文坚持到底的态度赢得认可,但她需面对盟友流失的风险。这样的局面下,国民党未来方向不明朗,改革力量能否主导,仍是未知数。 选举报名延长后,郑丽文重申参选决心,她认为这是党员的集体选择。邱毅评论,国民党需警惕绿营的观望,若郑丽文落败,将进一步削弱蓝营士气。国民党过去依赖朱立伦维持平衡,但他的任内政绩平平,党内需新鲜血液注入。可派系网络强大,地方票源难动摇。郑丽文的高民调反映民意转向,但党内机制滞后,无法及时响应。这次选举若以旧例收场,国民党将延续困境,基层党员的期待落空,组织活力持续衰退。 国民党主席选举凸显党内困境,郑丽文作为战将崛起,却难敌体制阻力。邱毅的判断基于多年观察,他认为郑丽文等人才是希望,但选举结果多由内部操作决定。朱立伦虽退,但影响犹在,部分候选人借其余荫。国民党需从根源改革,增强透明度,否则高民调的郑丽文也只能是过客。选举进程中,经费和人脉成为关键,基层声音虽响,却难入决策。国民党若想重获信任,这次选举必须体现公平,否则将加深分裂。

0 阅读:1124

猜你喜欢

历史瞭望观察

历史瞭望观察

站在高处,瞭望历史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