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越南同时宣布! 9月16日,新加坡和越南正式牵手成功,签署了碳信用实施协议。 啥叫碳信用,其实说白了,就是有些国家比较有钱,自己减排压力大,干脆就去发展中国家买减排的指标,那边少排了,这边就算自己的功劳,钱也给了,环保项目也有着落了。 新加坡这次动作可不小,这已经是它第九个碳信用合作了,上个月刚跟泰国谈妥,这又和越南牵手,在东盟这块地盘上,新加坡正在悄悄织一张绿色大网。 为啥新加坡这么积极?因为它作为一个城市国家,国土面积小,工业发达,国内减排空间早就快用尽了,但国际社会对发达国家的减排要求又越来越严。 反观越南,那可是捡到了个好机会。这个国家有近 1500 万公顷的森林,森林覆盖率达到 42%,比世界平均水平还高不少。 专家说,一棵 30 米以上的成熟树木,一年就能吸收 22 公斤二氧化碳,这么多森林要是管好了,光卖碳信用就能赚数亿美元。 更让人高兴的是农业方面,越南湄公河三角洲搞的低碳水稻试点已经初见成效,通过改变灌溉方式和精准施肥,每公顷稻田不仅能减少 12 吨二氧化碳排放,还能让农民收入增加 114 到 190 美元。 世界银行专家说,有个农业项目七年下来减少了 150 万吨碳排放,这些要是都换成碳信用,每年能给当地农民带来 2000 万美元收入呢。 其实不光越南,整个东南亚都在碳信用这事儿上动心思。从 2015 年到现在,东南亚国家已经创造了 1.153 亿份碳信用,其中 7890 万份已经交易成功。 泰国就做得不错,国内碳市场交易项目占了该国碳信用供应的 71%,这也难怪新加坡上个月先跟泰国签了协议。现在新加坡又拉上越南,明显是想在东南亚碳市场中当个头头,把大家的力量集中起来。 这背后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应对欧盟的碳关税。从 2023 年 10 月开始,欧盟已经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过渡期到 2025 年底,之后进口商品就得为隐含的碳排放交钱了。 这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影响不小,要是不提前做好准备,以后卖东西到欧洲可能要多花不少钱。而通过统一的碳信用合作,东南亚国家可以形成合力,既满足了环保要求,又能保护自己的出口利益,真是一举两得。 可能有人会担心,这碳信用会不会是虚的?会不会有人弄虚作假?其实现在国际上有严格的标准在管着这事儿。 比如有个叫 "黄金标准" 的框架,在 100 多个国家有 3400 多个项目,不仅看减排效果,还关心当地社区发展。 还有个叫 VCS 的标准,虽然之前有点小问题,但它要求项目文件公开透明,接受大家监督,确保减排是真真切切发生的。 新加坡自己也搞了个碳交易所,今年 6 月刚开始交易时,1.2 万个碳信用,每个定价 5.36 美元,有不少大银行和公司参与,规矩搞得很正规。 对越南老百姓来说,这协议带来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就说种 rice 吧,用新方法种低碳 rice,不仅产量提高了 5% 到 10%,还能少用 30% 的化肥和 40% 的水。 越南有个公司用这种方法种的 rice,出口到日本能卖到 820 美元一吨,比普通 rice 贵了 90%。世界银行还计划给越南的低碳 rice 项目投资 4 亿美元,这钱直接就能帮到农民。 森林里的护林员也能受益,以前保护森林只有投入没收入,现在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就能赚钱,保护生态的积极性更高了。 新加坡这么积极布局碳信用,也是为了在未来的绿色经济中占个好位置。现在全球碳市场越来越大,2023 年光碳收入就达到了 1040 亿美元,欧盟占了 43%。 新加坡想通过连接东南亚各国的碳资源,打造一个区域性的碳交易中心,就像它现在的金融中心地位一样,在绿色经济时代继续保持优势。 这种合作模式其实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合作的好榜样。发达国家出钱出技术,发展中国家出资源出项目,大家一起把环保这件事做好。 越南计划到 2028 年建成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新加坡则通过一个个合作协议编织区域网络,东盟国家团结起来,不仅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减排压力,还能把环保变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看着新加坡和越南手拉手合作,让人觉得环保不是件苦差事,而是能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新机遇。 当越南农民在稻田里既获得好收成又为环保做贡献,当东南亚的森林既保持生态又能创造收入,我们就会明白,绿色发展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能让大家日子越过越好的实在事。这种双赢的合作,值得更多国家学习,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充满信心。
根据越南的解密资料,越军在老山前线的伤亡数据终于曝光了。一位参战的越南将领回忆,
【9评论】【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