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历史遮羞布!日本右翼也没想到,电影《731》还没正式上映,就引起了日本网民的

拾九观人间 2025-09-17 12:42:23

揭开历史遮羞布!日本右翼也没想到,电影《731》还没正式上映,就引起了日本网民的激烈反应,多人呼吁:要尽快把《七三一》这部电影放到日本院线,让我们的国民看到这段历史!   一部还没正式公映的电影《731》,没靠流量明星造势,没搞花哨的营销,却凭着背后沉甸甸的历史重量,成了各国媒体热议的焦点。   尤其在日本,网络上的声音格外让人关注。   不是右翼常见的抹黑,而是越来越多普通网民在留言区刷屏,喊着“让这部电影进日本院线”。   导演赵林山花了十年时间,跑遍了日本、美国、俄罗斯的档案馆,翻出了一堆泛黄的原始资料。   这些不是虚构的剧情,而是血淋淋的史实,电影就是要把这些被藏起来的真相,用大银幕还原出来。   更让人动容的是,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走商业路线。   导演说,拍这部片子是因为“怕啊,怕哈尔滨那片罪恶遗址的故事,再过几十年没人记得了,遗忘就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姜武、王志文这些实力派演员,全是零片酬出演。   王志文为了拍劳工偷偷记录实验证据的戏份,在零下30度的雪地里待了整整三天,最后冻得站不起来,被工作人员抬出片场。   他们图的不是票房,而是想让年轻人知道,课本里没讲透的那段历史,到底有多残酷。   可这部带着诚意的电影,从筹备到定档,走得格外曲折。   原本计划2025年7月31日上映,结果首映日零点前,所有售票平台上的《731》场次突然消失了,影院排片表上,《南京照相馆》占了近四成的时段。   有观众收到短信,说“因技术原因撤档”,但网上很快流出截图。   豆瓣上有“家长集体投诉”的讨论,还有人晒出“超180万条举报记录”。   后来《人民日报》的内参才揭开真相:那些举报里,60%的IP地址在日本,剩下的40%里,70%都没通过家长身份验证。   7月29日,他们通过外交途径给中方递了一份23页的文件,要求把电影名字改成《旧日军防疫部队》。   还得删掉七成反映暴行的镜头,尤其是人体解剖、低温实验的特写。   直到导演赵林山抱着一摞史料冲进会议室,把那些带血的报告拍在桌上,审核才出现转机。   8月2日,国家电影局终于发了公映许可,央视《新闻联播》特意打破常规,把这个消息放了出来。   屏幕上“9月18日上映”的红色字样,格外醒目。   这个日子,正是“九一八事变”的纪念日,选在这天上映,就是想提醒所有人,历史不能忘。   就在电影经历这些波折的时候,日本网络上的声音却让人意外。   推特上,有日本网友留言:“我爷爷当年在满洲当兵,回来后从来没提过731,现在看到电影的海报,突然想知道他到底隐瞒了什么”。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大阪电视台想抹黑电影,说“中国在煽动反日情绪”。   结果被网友扒出来,电视台总监的祖父,当年就在731部队下属的162支队管后勤。   这种“自己人掩盖自己人罪行”的反差,让更多日本网民开始追问真相。   可和普通网民形成对比的,是日本官方和右翼的态度。   日本驻华大使馆深夜发了日文通告,提醒在华侨民“别在公共场所说日语,别单独出门”。   上海的5所日本人学校,干脆在电影上映日把线下课改成了线上。   右翼分子还在网上骂,说电影是“反日工具”,就像之前《南京照相馆》上映时那样,总想把“揭露罪行”说成“宣扬仇恨”。   可他们忘了,真正血腥的不是电影镜头,是当年的真实场景。   其实,这部电影最打动人的,从来不是镜头有多刺激,而是它背后的“真”。   真实的罪行,真实的抵抗,真实的反思。   日本网民呼吁上映,不是想否定自己的国家,而是想守住作为人的良知;中国观众买票支持,不是想记恨,而是想让受害者的冤屈有地方说。   就像导演说的,“拍这部电影不是为了煽动仇恨,是为了让活着的人知道,当年有人把人当劈柴烧,现在我们不能让这种事再发生”。   历史从来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731部队的罪行,不是删掉几个镜头、改几个名字就能掩盖的。   只有正视过去的黑暗,才能走向真正的光明;只有把欠受害者的“对不起”说出口,才能真正放下历史的包袱。   信息来源:九派新闻2025-09-16发布:日本网民呼吁电影《731》上映:必须了解这段历史,向受害者谢罪,不要再陷入疯狂

0 阅读:86
拾九观人间

拾九观人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