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决裂了。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如果俄乌冲突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欧盟将与美国共同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的制裁。 最近这段时间,俄乌那边的仗还在继续打,谁也看不到头,这种僵持不下的局面让整个欧洲都跟着揪心,毕竟战火虽然没烧到自家门口,但每天看着新闻里的报道,谁心里都不会踏实。更重要的是,这场冲突早就不只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了,整个欧洲乃至全球的格局都被搅得乱七八糟。 就在今年五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电视上跟民众聊天时提到,如果俄罗斯一直不接受停火,那等待他们的将会是"大规模制裁"。这话一出,不少人都在猜测,欧洲是不是要动真格的了。 要知道,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说要制裁俄罗斯了,从冲突开始到现在,各种限制措施一轮接着一轮,可效果似乎并不像预期的那么好。 大家都在等着欧盟接下来的动作,原本计划九月份在布鲁塞尔开个会,专门讨论对俄第十九轮制裁的事。据说这次的方案准备得挺狠,打算把更多俄罗斯的银行拉进黑名单,还想整治那些打着擦边球运输石油的"影子舰队"油轮。 可没想到,开会前一天突然说这事儿暂时先不谈了,具体啥时候再议也没个准信,这一变故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难不成欧盟内部又吵起来了? 其实这也不奇怪,欧盟二十七个国家,各自的小算盘打得都不一样,有的国家跟俄罗斯经贸往来多,真要是把关系闹太僵,自家经济肯定受影响。就像以前匈牙利就明确表示过,对俄石油禁令会破坏他们的能源供应安全。 可有的国家又觉得必须强硬到底,不然没法给乌克兰一个交代,这种拉扯让欧盟在对俄政策上总是磕磕绊绊,很难形成真正统一的立场。 美国在这事儿上倒是一直态度挺坚决,不断给欧洲盟友打气,让大家一起加码对俄限制,可话说回来,美国本土离战场远,制裁带来的副作用自己感受得少。欧洲国家可就不一样了,能源价格飙升、通货膨胀严重,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压力。 普通老百姓加油贵了,取暖贵了,连超市里的食品价格都涨了不少,心里能没怨气吗? 之前几轮制裁下来,效果确实有点出乎意料,本来以为能一下子把俄罗斯经济打垮,结果人家硬是扛住了。2022年的时候,卢布汇率跌得厉害,大家都以为俄罗斯金融系统要崩了。可没过多久,人家推出个"卢布结算令",硬是把汇率又拉了回来。 不光如此,俄罗斯的贸易顺差还创了新高,国际储备也不少,基本生活物资供应也没出大问题。这让不少欧洲国家心里犯嘀咕,这制裁到底是在罚谁呢? 俄罗斯也不是吃素的,你敢制裁我,我就敢反制,除了能源方面的反制措施,他们还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冻结不友好国家人士在俄资产,限制进口某些国家的食品。这些招数虽然算不上多高明,但确实让不少欧洲企业头疼不已,尤其是那些在俄罗斯有业务的公司,损失可不小。 现在马克龙又把"大规模制裁"这话说出来,到底能有多大威力还真不好说,欧盟那边连会议都推迟了,说明内部还没谈拢。有些国家可能已经扛不住了,毕竟制裁这事儿就像双刃剑,伤了别人也可能伤了自己。 德国之前就有人警告过,要是真把俄罗斯天然气断了,可能会摧毁整个德国经济,这种话不是危言耸听,能源可是工业的血液,没了稳定的能源供应,多少工厂得停工? 老百姓的日子就更不用提了,欧元区通胀率一度飙到两位数,工资没涨多少,物价却飞涨,不少家庭都得精打细算过日子。有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英国家庭没过几个月就可能付不起账单,还有人得在取暖和吃饭之间做选择。 这种情况下,政府要是还一个劲儿加码制裁,老百姓能乐意吗? 俄罗斯那边也不是铁板一块,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经济稳住了,但长期来看,制裁的影响还是在慢慢显现。技术封锁让不少行业面临设备短缺的问题,国际供应链断裂也让他们不得不搞进口替代。 这些都需要时间和金钱,长期下去对经济发展能力肯定有影响,只是这种影响短期内看不出来,不像欧洲的通胀问题那么直观。 现在的局面就是这么僵持着,马克龙放话要搞大规模制裁,欧盟却推迟了相关讨论,美国在旁边催着加码,欧洲国家却各有各的顾虑,俄罗斯那边看着表面平静,其实也在默默承受压力。这场制裁与反制裁的较量,说到底还是看谁能扛得更久。 只是苦了那些普通老百姓,不管是俄罗斯的还是欧洲的,谁不想安安稳稳过日子呢?油价涨了、暖气贵了、超市货架空了,这些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至于那些政治人物口中的战略、制裁,老百姓可能听不懂也不想懂,他们只知道日子越来越难了。 不知道这场闹剧还要演多久,马克龙的狠话已经放出去了,欧盟的制裁方案还在酝酿中,但不管最后怎么决定,有一点是肯定的:制裁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儿,干多了对谁都没好处。真希望这些国家能坐下来好好谈谈,早点把这场冲突了结了,让大家都能喘口气。
俄罗斯,刚刚给欧盟,划下了一条“同归于尽”的红线!必须看清,欧盟主席冯德莱恩
【68评论】【5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