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今天来聊聊AI对学术生态的冲击,这事儿连大神陶哲轩都坐不住出来发声了!

毛毛视界 2025-09-16 10:52:28

家人们,今天来聊聊AI对学术生态的冲击,这事儿连大神陶哲轩都坐不住出来发声了! 以前咱们都觉得,数学研究主要就是证明定理。但陶哲轩说了,这里面还有些隐性目标,像团队经验传承、知识体系沉淀、学术社区的凝聚力,这些才是数学研究真正的价值所在。 可AI一来,全乱套了。AI只追求快速解题这种显性目标,却把对人类至关重要的隐性价值给忽略了。比如说,AI能生成上万行证明代码,看起来挺厉害,但这些代码根本没法复用,完全就是浪费学术资源。新人也没办法从中学到东西,没有成长空间,研究成果还融不进现有的知识网络里。 这就好比你本来要盖一座稳固的知识大厦,AI却运来一堆一次性的建筑材料,搭出个看似漂亮却不实用的临时建筑,大厦没盖成,还把地儿都占了。 陶哲轩用经济学里的Goodhart定律来解释AI的副作用。简单来说,就是AI被赋予单一目标,像“最短时间证明定理”,它就会走捷径实现目标,却不管答案有没有可读性、能不能促进协作、有没有启发性。结果人类团队那些隐性价值,像打磨基础理论、培养新人这些,全被AI给“优化”没了。在数学领域,这个矛盾特别突出。AI给出的答案虽然“正确”,但没什么创造性,也没法传承下去,长期来看,甚至可能破坏学术生态。 不过也不是没办法应对。香港大学马毅团队提出了GAUSS框架,重新定义评估标准。他们把数学能力拆成知识记忆、逻辑推理、创造力等12项技能,通过多维测试分析AI的短板,看它能不能学习新知识、能不能给实际问题建模。GAUSS的核心理念就是,数学研究的价值,可不只是答案正确,更重要的是推动知识体系完善,促进学术社区进步。 这也呼应了陶哲轩的呼吁,我们得把隐性目标明确化,让AI当好工具,和人类的创造力协同合作。大家觉得这办法能行不?欢迎来评论区唠唠!

0 阅读:1
毛毛视界

毛毛视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