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心酸了!一位大学生母亲吐槽说:“我辛辛苦苦供你上大学,辅导员给我打电话,说你天天在宿舍里打游戏!我本来不相信,坐了十多个小时火车,到学校看到这一幕,心都碎了……网友:都一样,大专这几年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花光了父母的钱,一点意义都没有! 一位母亲坐了十多个小时火车到达儿子的大学,想给孩子一个惊喜,推开宿舍门的那一刻,她看到儿子正专注地玩着手机游戏,完全没有注意到门口的自己。 这位母亲来自农村,为了供儿子上大学,每年要拿出家庭收入的大部分,她以为儿子在大学里认真学习,却发现现实与想象差距巨大。 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地的高校都有发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约有15%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游戏成瘾问题,其中男生比例更高。 为什么大学生容易沉迷游戏?首先是环境变化太大,从高中的严格管理突然进入相对自由的大学环境,一些学生难以适应这种转变。 手机游戏设计本身就有成瘾机制,通过即时反馈、等级提升、社交互动等方式,让玩家获得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也是重要因素,一些学生遇到挫折时,会选择逃避到虚拟世界中寻求安慰形成依赖。 从法律层面看,父母对成年子女确实没有继续抚养的义务,18岁以后的教育投入属于家庭自愿支出,如果孩子荒废学业,家长很难通过法律手段追回费用。 但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只靠法律约束,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高校可以建立更完善的学业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 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尝试新的管理方式,比如设置手机存放柜,课堂时间统一管理手机;图书馆安装信号屏蔽器,减少游戏干扰。 看到这位母亲坐了十多个小时火车,却看到儿子在宿舍沉迷游戏的新闻,真是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不少网友都表示“太真实了”,身边就有类似的情况,父母省吃俭用,孩子却在大学里挥霍时光。 有网友直言:“这真的不能全怪孩子。” 很多孩子高中被管得太紧,一到大学突然没人管,就像脱缰的野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生活,也有网友感叹道:“心疼这位妈妈,她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沉甸甸的爱,可惜孩子还没读懂。” 不少人觉得,问题出在沟通上。“有些家长只负责给钱,很少和孩子深入交流上大学到底为了什么,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样一来孩子很容易迷失方向,用游戏填补空虚。 当然也有网友认为孩子应该更懂事:“已经成年了,该对自己负责,父母的付出不是理所当然,懂得感恩是基本的。” 还有网友点出一个关键:无论大专还是本科,学校牌子不是最关键的,重要的是孩子自己有没有“想要努力”的那股劲,身边有专科生一路考证技能拉满,毕业发展很好;也有本科生浑浑噩噩,毕业就失业。 这事儿给我们提了个醒:爱不是单向的给予,更需要双向的理解和引导,父母在尽力提供物质支持的同时,或许更需要早点教会孩子什么是责任和规划;而已经长大的我们,也要学会管理自己,珍惜那些背后默默支撑我们的人。 您怎么看呢?觉得孩子上大学后沉迷游戏,到底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多,还是家长的教育方式需要反思?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经历!
当代大学生的信任感好高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