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外长赖辛格声称,如果中国希望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就应当向俄罗斯施加更大压

天天纪闻 2025-09-15 21:41:34

奥地利外长赖辛格声称,如果中国希望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就应当向俄罗斯施加更大压力,推动俄乌停火进程,以避免卷入欧美的制裁中。   这套话术,她不是第一个说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说的。   欧洲对这套话术很熟练,套路也不新鲜:一句大国责任,就想把中立国拽进战场。   这话听着冠冕堂皇,但看看奥地利自己做的事,就知道这里面的猫腻了。   说起来也有意思,奥地利一直号称自己是中立国,可去年就把俄罗斯驻奥地利的两名外交官赶了出去,理由是他们 “从事与身份不符的活动”。   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年驱逐俄罗斯外交官了,上一次一口气赶了四个。一边举着中立的牌子,一边抡着制裁的大棒,这种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   更别说奥地利还跟着欧盟对俄罗斯搞了十八轮制裁,今年九月刚宣布再延长六个月。自己都在掺和冲突,还好意思说别人不够 “负责任”? 欧洲这套 “责任绑架” 的话术,其实早就不新鲜了。   嘴上喊着 “大国责任”,实际上是想把中国拉进他们的阵营。赖辛格自己也承认,提出制裁前得先评估 “对俄罗斯的伤害是否大于对我们自身的伤害”。这话算是说漏嘴了,合着他们关心的根本不是和平,而是自己别吃亏。可现实是,制裁这把双刃剑早就伤到欧洲自己了。     看看数据就清楚了,波兰的通胀率飙到了 11.3%,捷克也有 9.8%。能源价格涨得离谱,美国卖的天然气比俄罗斯贵三成到五成,欧洲的工厂根本扛不住。今年上半年就有两百多家高能耗企业搬到了别的国家,光德国汽车业就裁了十万人。   这些账赖辛格外长怕是没好好算过,不然也不会这么轻易就让中国跟着他们一起 “负责任”。   更讽刺的是,欧洲内部对制裁的态度也不一致。奥地利前外长克奈斯尔不仅替俄罗斯说话,后来干脆移居俄罗斯了。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更是多次反对加码制裁,说这是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可欧盟还是硬着头皮把制裁延续下去,说到底还是被美国牵着鼻子走,把欧洲当成了地缘博弈的棋盘。   他们盯着中国,其实是眼红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嘴上说中国应该施压俄罗斯,心里怕是怕中俄走得太近。   可中俄之间的合作根本不是他们想的那样。就拿贸易来说,今年前七个月中俄贸易额虽然同比降了点,但具体到老百姓过日子的东西,往来反而更密了。   还有高科技领域,江苏苏州从俄罗斯进口的钛材,今年上半年就比去年翻了三倍。这种合作既不是军事援助,也不针对第三方,就是企业之间的正常生意。   欧洲自己能源紧张,工业外流,看着中俄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心里难免不是滋味,才想出 “大国责任” 这套说辞来施压。   中国的立场其实一直很清楚,从冲突一开始就说要劝和促谈,还提出了 “和平之友” 小组这些具体方案。   可欧洲一些国家装看不见,反而天天催着中国选边站。赖辛格说中国 “对俄罗斯有影响力”,这话没错,但中国的影响力不用来拉偏架,而是用来推动和平。不像有些国家,一边给乌克兰送武器,一边指责别人不够 “负责任”。   说穿了,欧洲就是想把自己的难题甩给中国。他们对俄罗斯的制裁已经伤到了自己的经济,能源价格涨得老百姓怨声载道,工厂关门的关门、搬家的搬家。   这种时候不想着怎么停火止战,反而琢磨着怎么让中国也卷进来,好分担他们的压力。可中国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陪着他们一起犯错?   看看奥地利自己的情况就知道这套话术多虚伪。他们国内有亲俄势力,前外长都移居俄罗斯了,现在政府却跟着欧盟对俄强硬。   这种左右摇摆不是因为原则,而是被现实利益和地缘政治裹挟。赖辛格嘴上说要评估制裁的伤害,却不想想真正的伤害是战争本身。如果真关心和平,就该像中国这样推动谈判,而不是逼着别人选边站。   现在的情况很明显,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已经走进了死胡同。俄罗斯没被打垮,自己反而通胀高企、工业外流。   中俄之间的贸易该怎么做还怎么做,中国的草莓照样摆进俄罗斯的超市,俄罗斯的菜籽油也继续运到中国。这种务实的合作不是几句 “责任” 就能拆散的。   说到底,真正的大国责任不是跟着别人搞制裁、递刀子,而是想办法促成和平。   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做法,恰恰体现了这一点。欧洲与其天天琢磨怎么给中国扣帽子,不如好好算算制裁给自己带来的损失,想想怎么才能让战争早点结束。毕竟,超市里的菜价、工厂里的岗位,这些实实在在的民生,可比那些空洞的 “责任” 说辞重要多了。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