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佩通坦为父亲奔走的镜头里,很少有人想起她46岁的哥哥班通达。这个他信家族的长子,像个隐形人——出生在美国,拥有美籍身份,却是广东梅州客家人的第五代后裔,身上的标签拧成了一股绳。 19岁那年,班通达考进泰国法政大学,读了一年就退了学。后来转到蓝康恒大学,读了三年才拿到毕业证。这段不算顺利的求学路,似乎预示着他往后的人生轨迹——总在“顺”与“不顺”之间摇摆。 24岁创业时,他赶上了父亲他信当总理的风口。曼谷地铁的独家广告合同落到他公司手里,还有不少合作项目找上门。那时候的泰国街头,没人不知道“西那瓦家的公子”,但议论里总带着句“还不是靠父亲”。后来他因违反证券交易法被罚款500多万泰铢,更坐实了外界对“裙带关系”的猜测。 真正的转折点在他35岁。他信流亡海外,泰国军方突然从清迈把他“请”回曼谷,说是“特别保护”,实则软禁。那段日子,他被限制出境,公司业务停摆,每天能做的就是在院子里散步。一个本该大展拳脚的年纪,却成了“被保护的囚徒”,最好的十年就这么耗了过去。 如今的班通达,比妹妹佩通坦更像“局外人”。佩通坦在镜头前为家族发声时,他在清迈打理着一家小农场,偶尔被拍到去寺庙祈福,穿着简单的T恤牛仔裤,和普通中年男人没两样。有人说他“没野心”,但西那瓦家族的基因里,哪有甘心平凡的? 他身上藏着太多矛盾:生在美国却被泰国政局裹挟,流着客家血脉却长在泰式环境里,身为长子却活在妹妹的光环下。当年他信总说“我们客家人讲究‘硬颈’(倔强)”,这话在班通达身上,变成了另一种样子——不是争,而是熬。 去年有记者在清迈偶遇他,问起家族近况,他只说了句“妹妹做得很好”,就转身走进了农场。身后的菜地里,种着梅州老家的芥菜,是他特意托人从广东带来的种子。 或许对班通达来说,躲在聚光灯外不是退缩。西那瓦家族的风浪里,有人选择冲锋在前,就得有人守住后方。就像那些在异国他乡扎根的客家人,不管走多远,总要留着一块地种家乡的菜——不是没本事闯,是知道根在哪。 现在的泰国政坛,佩通坦的名字越来越响,但熟悉西那瓦家族的人都清楚,班通达那看似“无为”的十年,何尝不是另一种守护?毕竟在风暴眼里,能沉住气的人,往往藏着最韧的力量。
在佩通坦为父亲奔走的镜头里,很少有人想起她46岁的哥哥班通达。这个他信家族的长子
采白谈汽车啊
2025-09-15 19:42:48
0
阅读: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