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伊拉克总理宣布,伊拉克国家天然气公司、法国道达尔能源、卡塔尔能源三家正式签字,把自家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捆在一起搞联合运营。 咱们先从伊拉克的处境说起。伊拉克是个石油大国,原油储量全球第五,但天然气开发一直是块短板。过去因为战乱和基础设施落后,大量伴生天然气被直接燃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更要命的是,伊拉克长期闹“气荒”和“电荒”,甚至得从伊朗进口天然气和电力。美国之前老拿制裁伊朗说事,时不时就威胁要切断伊拉克的能源进口通道,这让伊拉克人心里很不踏实。 所以,伊拉克一直憋着股劲要实现能源自主,这次联合运营LNG项目,说白了就是想把自家的天然气资源盘活,减少对外依赖,同时赚点外汇。 再看法国道达尔能源和卡塔尔能源为啥掺和进来。法国道达尔在伊拉克其实早有布局,2023年就签了个270亿美元的大单,涵盖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项目。 这次参与LNG项目,一方面是想在中东扩大业务版图,毕竟中东是全球能源的核心地带;另一方面,道达尔还计划在巴士拉建个1吉瓦的太阳能发电厂,这是想借着能源合作的机会,把可再生能源技术也带进来,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卡塔尔的算盘就更精了。作为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国,卡塔尔一直想巩固自己在这个领域的领导地位。伊拉克虽然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开发能力有限,卡塔尔正好可以通过技术和资金输出,把伊拉克纳入自己的LNG产业链。 而且,卡塔尔和伊拉克的关系最近挺热乎,2023年卡塔尔埃米尔访问伊拉克时,就签了一堆能源合作协议,这次联合运营项目算是进一步深化合作。卡塔尔打的是“LNG外交”的牌,通过能源合作把自己和伊拉克绑得更紧,同时也能在中东地缘政治中增加话语权。 说到这儿,就得提提中国在伊拉克能源领域的角色了。中国企业在伊拉克干得风生水起,像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就是中企承建的,每年能生产22.5亿立方米天然气,还能发电50亿度,实实在在解决了当地的用电难题。 还有艾哈代布油田项目,中方投了30亿美元,原油日产量目标能达到11.5万桶。中国在伊拉克的项目不光注重经济效益,还特别讲究环保,比如火炬升级改造项目,减少了硫化物排放,让巴士拉的天空都蓝了不少。 所以,伊拉克这次和法国、卡塔尔合作,说不定也有平衡大国关系的意思,毕竟多几个合作伙伴,能让自己在国际博弈中更有底气。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全球LNG市场正迎来新一轮扩产高峰。国际燃气联盟预测,2025年全球新增LNG产能能达到5800万吨/年,中东国家都在抢这块蛋糕。 卡塔尔、伊朗、阿联酋都在加码LNG项目,伊拉克这时候加入,肯定会影响地区能源市场的格局。卡塔尔和伊朗本来就不对付,伊拉克的LNG项目要是搞起来,说不定能在两者之间起到点平衡作用。 而且,欧洲国家现在正忙着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伊拉克的LNG未来说不定能打进欧洲市场,这对法国道达尔来说也是个机会,毕竟欧洲是它的后院。 不过,这个项目也不是一帆风顺。首先是技术和资金问题。伊拉克的天然气开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得靠外国企业带技术和资金进来。虽然道达尔和卡塔尔承诺了投资,但项目能不能按时推进,还得看资金是不是真能到位。其次是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 LNG价格波动挺大的,要是未来价格下跌,项目的收益可能就会打折扣。另外,地缘政治风险也不能忽视。中东地区局势一直不稳,伊拉克国内也时不时有点动荡,这些都可能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营。 还有个有意思的点,就是美国对这个项目的态度。美国之前老盯着伊拉克从伊朗进口天然气的事儿,时不时就给点压力。但这次伊拉克和法国、卡塔尔合作,美国好像没太大反应。这可能是因为美国自己也在忙着搞能源出口,顾不上太多; 也可能是觉得伊拉克和西方企业合作,总比和伊朗走得近强。反正美国的态度有点微妙,既没公开支持,也没反对,就这么看着。 总的来说,伊拉克这次联合运营LNG项目,是它能源战略转型的重要一步,也是中东地区能源竞争与合作的一个缩影。通过和国际巨头合作,伊拉克希望能把天然气资源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同时提升自己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地位。 对法国和卡塔尔来说,这是个扩大影响力、抢占市场的好机会。而中国虽然没直接参与这个项目,但在伊拉克能源领域的存在感已经很强了,未来说不定还会有更多合作机会。 这个项目能不能成功,还得看各方能不能把各自的利益诉求协调好,同时应对好各种风险和挑战。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伊拉克在能源自主的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菲律宾海军前副司令隆美尔·翁叫嚣称,“我们一直不敢面对现实,以为中国会宽宏大量,
【78评论】【5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