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90年前,日本人将一种毒草带到中国,并大面积种植,泛滥成灾后差点导致我国农作物绝收,相关部门耗资2亿,都拿它没办法,万万没想到,这么难缠的植物,最终竟然被一小虫子消灭! (信息来源:蚌埠日报——消失的水花生) 侵华日军把它带了进来,目的很纯粹——喂饱他们的军马。在那个战乱年代,没人会在意一株野草的生态影响,能用就行。 新中国成立后,在那个啥都缺的日子里,这玩意儿长得飞快,简直成了宝贝,一度在二十多个省份被当成猪饲料大力推广。实在没得吃的时候,它的嫩芽甚至还被人端上桌,帮人填饱肚子。 这植株叫水花生,一个听起来有点无害的名字。这家伙在中国有快一百年的经历,它当过“救命稻草”,也成了吞噬江湖的“绿色癌症”。 人们慢慢发现,因为它性凉,牲口吃多了这东西会拉肚子;人要是没处理好,吃下去也会肠胃不舒服,甚至中毒。人们的日子一点点好起来后,更优质的饲料普及了,水花生也就被随手扔进了河沟。 失去了人的利用和看管,它那被压抑的“魔鬼”本性,终于彻底爆发了。从被需要到被抛弃,这过程太现实了:一个东西的价值一旦和人的需求脱钩,它潜在的危险就会逐渐暴露出来。 被人们遗忘的水花生,既能活在水里,也能长在陆上,不怕冷还喜欢湿热,简直是植物界的“全能选手”。更要命的是,你只要弄断它一小截茎,它就能长成一整株新的。 一场“绿色侵略”就这样开始了。 人们不得不想办法杀死这些疯涨的杂草,我们最初的反应,当然是硬碰硬。可结果呢? 一个农民把田里的水花生拔出来,扔水泥地上用除草机碾了个粉碎,以为这下总该死了,第二天一看,那些沾了点土的碎叶片,竟然又冒出了新芽。 这种无力感放大到整个社会层面,就成了巨大的溃败。用机器去打捞、粉碎,结果制造了更多的“繁殖体”,扩散得更快了。 2009年,洪湖水面长出了超过三万亩的“水花生岛”,船都开不过去;2013年,咸宁的向阳湖,漂浮的“绿毯”直接摧毁了养殖网箱,让两百户渔民损失了五千多万。 从2007年到2012年,光是湖北一个省,就砸了两个多亿进去治理,水花生却越长越欢。事实狠狠地告诉我们,面对大自然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光靠蛮力,最后输的只会是自己。 真正的转机,发生在我们把思路从“怎么消灭它”转到“谁能制衡它”之后。 科学家们发现,解开这把生态锁的钥匙,其实早就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种同样来自南美的小昆虫,叫水花生叶甲虫。 这家伙简直是为水花生而生的“克星”,嘴巴特别刁,只吃水花生,旁边的莲藕、荷花看都不看一眼。而且繁殖力超强,一代甲虫就能把一片疯长的水花生吃个精光。 但这把“钥匙”也有个小毛病,它怕冷,过不了中国的冬天。这时候,人的角色就变了。我们不再是拿着武器的战士,而是成了顺应规律的“辅助者”。 科研人员建起了“叶甲越冬繁殖基地”,用温室帮这些小功臣熬过寒冬,等春天一到,再把它们投放到泛滥的灾区。 2011年在洪湖的试点效果好得出奇,几周之内,那片让人头疼的绿色就枯萎了,湖水又恢复了往日的清澈。 从硬碰硬到巧引导,水花生的故事提醒着我们自然本身就具有着无穷的奥妙,我们最终还是学会了顺应自然,借用自然本身的力量,去处理那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这株毒草用它戏剧性的一生告诉我们:和自然相处,最高级的智慧不是征服,而是理解、尊重,甚至是聪明的转化。 当然这件事也在提醒我们要小心那些“生物武器”,不只是水生花,日本还曾经在中国大面积引入豚草等生物,对中国的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导致农作物的减产。 这些生物武器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在缺乏天敌的情况下,很难不会大量繁殖,对此,我们更应该警惕那些突如其来的陌生物种,谨防它们对我们的环境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太阳]90年前,日本人将一种毒草带到中国,并大面积种植,泛滥成灾后差点导致我国
韫晓生
2025-09-15 14:44:55
0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