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18日,朱德总司令急匆匆从八路军总部赶赴晋中榆社,痛哭哀送一位才24岁的八路军将领最后一程,他就是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的团长叶成焕。 1938年4月,山西长乐村战火纷飞。24岁的八路军团长叶成焕带病坚持指挥作战,这成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战。 叶成焕时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团长,这支部队在他的指挥下屡建奇功,成为日军在山西最头疼的对手之一。 运用毛泽东的游击战术,叶成焕带领772团在山西一带机动作战,多次给日军造成重大损失。他的作战风格灵活多变,善于以智取胜,很少与敌人正面硬拼。 1938年2月,严寒中的长生口伏击战展现了叶成焕的指挥才能。他率部设下“口袋阵”,战士们在刺骨寒风中潜伏一夜,次日以佯攻诱敌深入。 仅用半小时,这场战斗就宣告结束。八路军歼灭日军130余人,摧毁汽车5辆,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己方伤亡极小。 长生口大捷后,叶成焕又转战神头岭。这场从拂晓持续到下午的激战中,八路军重创日军,缴获了大量装备。 随后的响堂铺战斗中,叶成焕参与指挥,与其他部队配合作战,再次取得重大胜利。连续几场胜仗严重打击了日军在晋中的力量。 面对八路军的连续打击,日军调集重兵发动“九路围攻”,企图消灭叶成焕部队。然而多年征战已经严重损害了这位年轻指挥官的健康。 1938年4月初,叶成焕肺病加重,经常高烧咳血,身体十分虚弱。当得知部队要奔袭长乐村截击日军时,他不顾旅长陈赓的劝阻坚持参战。 “这次战斗是一场硬仗,我不放心,你就让我打完这一仗再休息。”叶成焕的话至今读来仍让人动容。 长乐村战斗中,叶成焕与陈赓密切配合,采用分割包围战术,将日军队伍截成数段逐一歼灭。八路军共歼敌2200余人,缴获了大量战利品。 然而就在战斗即将结束时,叶成焕在观察敌情时不幸头部中弹,当场牺牲。一位杰出的青年将领就此告别了他热爱的战场。 4月18日,朱德总司令专程从八路军总部赶到晋中榆社,为这位年轻的爱将送行。在场的每个人都为失去这样一位优秀指挥官而感到痛惜。 从长生口到神头岭,从响堂铺到长乐村,叶成焕用短暂的军旅生涯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精神。他每次作战都精心谋划,最大限度保护战士生命,这种对部下负责的态度让人敬佩。 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像叶成焕这样的年轻军官还有很多。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舍生取义,什么叫精忠报国。 这位24岁就牺牲的团长,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在年龄大小,而在于是否敢于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是否能够为了更大的目标而无私奉献。 信源: 新华社 中国青年报 光明网
772团副团长王近山未经请示就伏击日军。战后他带着缴获的香烟找旅长陈赓请罪,避重
【1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