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你如果看到有人身材偏胖,屁股大而且身上肉很多,大概率是没钱的穷人;而身材苗条,精神状态好的人那基本上就是有钱的,为啥会这样呢? 美国人的健康和贫富紧紧绑在一起,走在低收入社区里你会发现,很多家庭每天都是靠着快餐和各种高热量零食果腹,附近的大多是便利店,里面塞满了薯片、可乐、冷冻套餐,便宜又省事,很多人也明白吃这些对身体不好,可现实就是拿不出更多的钱和时间去买健康食材,也没精力琢磨如何煮顿饭。 健康食品的价格往往高得离谱,一根有机黄瓜能顶得上一大包油炸薯条,有些家庭甚至要在健康食物和一天的三餐之间权衡,很多时候只能选填饱肚子的那条路,美国农业部的调查就显示,现在有不少低收入户住在被叫做“食品沙漠”的区域,超市根本不在附近,就连买一块新鲜肉都变得很奢侈。 影响健康的不只吃的东西,还有每天都被压得喘不过气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很多人同时打好几份工早出晚归,连吃饭都是随手解决,更别提锻炼了,去健身房运动对他们来说根本是天方夜谭,高档健身房的会员费每月几百块,私人教练更是想都不敢想。 那些在社交平台上晒着完美身材和精致三餐的人大多有更宽裕的条件,他们能花时间和钱去维持健康,甚至可以专门请人指导,这其实是一种隐形的阶级分界线,健康成了体现身份的标签。 美国看病也特别烧钱,没有高收入没法买好的保险,一场小病可能就得花掉本月一半的生活费,很多低收入家庭为了省钱只能坚持能扛就扛,,明知道该去看病也只能咬牙拖,因为实在怕欠债,就算想改善健康也被医疗高门槛劝退。 除了吃喝和医疗,还有更现实的问题就是外貌带来的压力,美国社会对外形有不少偏见,瘦的人总是更容易得到关注,求职时也更占优势,体型偏胖的人不仅健康有压力,还要应对社会的看法,很多公司更愿意雇佣身材看起来更“自律”的求职者,哪怕工作能力无差别,这样的外貌偏见让本就处在低谷的人更加难找机会,形成恶性循环。 更难的是这种困境还在家庭和下一代之间传递,低收入家庭往往没有营养教育的资源,孩子从小就接触高热量食物、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而影响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健康,久而久之杂乱无章的饮食模式就成了根深蒂固的家庭现状,健康的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遥远。 这一切其实和个人懒不懒、努力不努力无太大关系,环境和经济状况才是真正把大多数人框死的门槛,不少人明明想改变,却发现时间、金钱、资源都不够。 健康在很多美国普通家庭里根本不是想要就能有的,如果没有足够的钱、时间,住在资源有限的区域,健康就成了富人才有的特权。
肥胖是美国的阶级烙印:当健康成为富人特权
明明很懂行
2025-09-15 12:08:55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