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毛主席辩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发表。当日,新华社转发此文。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日报》等全文转载。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读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全文的都知道,此文貌似一篇毛泽东思想的体会性文章,引用毛主席的观点展开论述。文中提到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实际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那就是“行不行,试一试”,也可以说“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尝一尝”等等之意。但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检验真理”。实践要检验的“真理”是什么呢?那就是预先提出的思想、理论、观点或者统称为“假设”。这些假设成立吗?那就需要“检验”。检验方法就是实践,就是试一试、用一用、尝一尝等等。当然这个实践是唯物主义方法论去指导的实践,没有其它,如唯心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等等方法。 社会变革性的假设检验,是不能盲目操作,要时刻避免造成难以扭转局面。检验的标准是什么呢?检验的标准有三。一是操作定义,即采用的方法和实施方案及其细则。二是设定控制条件。三是设定判定标准。如果不具备这三个方面,不管不顾了,这样的“实践检验”是不科学的,盲目的,有将带来社会灾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道理简单易懂,但当时发表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在于此,而是为彻底否定当时华国锋主席提出的“两个凡是”引发“大讨论”。但大讨论的一方,即“两个凡是”的观点很明确,而另一方观点含混,目的终极性不明确,也就是说“两个凡是”不对,那么怎么才对呢?不能说透。既然摸着石头过河,又不敢把河的彼岸的情景说透,致使大讨论就陷入泥泞,于是乎,“不争论”,有今天。
“不统、不独、不武”,这句骗了台湾人几十年的咒语,刚刚被赵少康,亲口翻译成了大白
【118评论】【9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