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特朗普最近做了个让人意外的决定,直接撤了对华鹰派兰登·海德的提名。 这人本来要当美国商务部负责出口管理的助理部长,那可是个实权位置,专门管着哪些高科技产品能卖到中国去,这几年美国动不动就拿这个当“安全牌”搞极限施压。 现在提名突然被抽走,时机卡得特别巧——中美第四轮经贸谈判马上就要在西班牙开谈了。 海德这个岗位的分量,懂行的人都清楚。出口管制助理部长看似名头不大,手里攥着的却是掐住技术出口的阀门。从芯片到人工智能,但凡美国觉得可能“威胁安全”的东西,都得经这个部门点头。 过去几年,这阀门拧得越来越紧,成了中美科技角力的主战场。 特朗普这会儿突然把海德从名单上划掉,等于是在谈判桌前主动挪开了一块硬石头。有消息说,白宫内部对这事反应挺大,毕竟海德算得上是“自己人”,为了谈判大局,特朗普这次是真下了点狠手。 更耐人寻味的是海德的背景。这人履历里藏着个少有人提的细节——他早些年还在中国厦门的公司干过,做的恰恰是货币对冲这类敏感工作。 这段经历让他对中国的市场运作比一般华盛顿官僚更了解,但也可能让他在某些人眼里显得“不够纯粹”。如今提名被撤,不知道和他这段“中国缘分”有没有点微妙关联。 毕竟在华盛顿现在的氛围里,对华强硬几乎是政治正确,特朗普敢动这样的人物,背后算盘恐怕打得很精。 谈判的日程已经摆上台面。中国副总理何立峰9月14日就要带队飞马德里,和美国财长贝森特坐下来谈正事。关税大棒、滥用出口管制、TikTok这些烫手山芋都在议程上。 美方提前放风说贝森特要谈“公平贸易”,但中方早就把话挑明:单边关税和科技封锁才是破坏规则的根源。 海德被撤,像是特朗普递过来的一根橄榄枝,但橄榄枝背后是不是藏着更棘手的条件?毕竟这位总统前脚刚放话期待“不久后访中国”,后脚就收拾自家鹰派,节奏踩得让人不得不多想。 华盛顿的风向变得有点快。自从中美领导人6月通话后,美方在留学生签证、乙烷出口这些小口子上松了绑,现在又直接对鹰派动手。 这些动作串起来看,像是给谈判铺路,但也有人觉得是战术性后退。毕竟出口管制这摊子事,换个人来掌舵,政策真会转向吗?还是说只是换个更“体面”的人继续执行老路线?谈判桌上即将展开的交锋,或许能撕开点真相。 特朗普这步棋到底是真心实意想缓和,还是为了谈判筹码的缓兵之计?海德之后,会不会还有更多对华强硬派被“请”下舞台?中美之间的大事,从来不是撤掉一个提名就能定调的。你觉得这次谈判能谈出点实质东西,还是又一场各说各话的拉锯战?
特朗普对我们亮出拳头了!9月13日,特朗普放话声称,我相信,加上北约,作为一个整
【199评论】【1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