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撕下虚伪面具,不装了?贝森特:以前我们打压欧洲、苏联、日本,现在就是要打压东大!最近贝森特的一段采访,也算是把他们虚伪的面具给撕下来了,说难听点就是不装了,明着牌打。 要聊这事儿,得先说说美国以前是怎么“收拾”那些对手的,套路其实几十年都没变过。 就拿欧洲来说吧,德国汽车、法国核能这些产业噌噌往上冒,整个欧洲的GDP占比眼看就要追上美国。美国哪能容得下这个?立马在贸易上使绊子,今天对欧洲钢铁加征关税,明天又逼着欧洲企业转让技术专利,反正就是不让欧洲顺顺当当搞自己的产业链。 就像德国想搞独立的汽车芯片研发,美国立马通过北约技术共享协议施压,最后不得不把核心代码交了出去,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吗? 说到底,美国就是怕欧洲形成能跟自己叫板的经济势力,必须时时刻刻把欧洲摁在“小伙伴”的位置上。 日本更是美国精准打击的经典案例。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半导体占全球市场一半份额,汽车出口量甩美国几条街,结果美国直接开了场“经济外科手术”。 1985年广场协议一签,日元三年内升值超过100%,从1美元兑240日元飙到120日元,日本出口企业瞬间集体失血。 这还不够,美国又拿半导体开刀,先是给日立安个“窃取商业机密”的罪名罚款,再通过协议强制要求日本把半导体市场份额从50%降到30%,逼着东芝把芯片制造技术转让给美国企业。短短十年,日本从全球半导体霸主变成技术停滞,直到现在还没缓过劲来,这操作简直是“卸磨杀驴”的教科书级示范。 对付苏联就更狠了,直接玩起“军备陷阱+资源绞杀”的组合拳。上世纪八十年代苏联军费占GDP高达20%,把大量资源砸进星球大战计划的军备竞赛,老百姓的面包都快供不上了还得造坦克。 可美国呢?转头就联合沙特把石油价格从每桶30美元砍到12美元,苏联的石油外汇收入直接腰斩,这下既没钱买粮食又没钱搞军备,内部矛盾彻底爆发。 这种“耗死你不偿命”的套路,本质上就是用不对称消耗拖垮对手,管你民生疾苦,只要霸权保住就行。 现在轮到中国,美国这套把戏玩得更溜了!2018年贸易战一开打,美国一口气对37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全球占比反而升到35%,新能源汽车产能占了全球60%,特斯拉上海工厂还贡献了全球45%的交付量,这韧性让美国始料未及。 科技上更是撕破脸,一边逼着荷兰禁售光刻机,哪怕ASML29%的营收都来自中国也在所不惜;一边把华为列进实体清单,结果华为5G专利占比反而达到14.59%,昇腾芯片性能直追英伟达,硬生生在封锁中练出了“内功”。 美国最头疼的是中国不像当年的对手那么好拿捏。欧洲产业链被美国深度绑定,日本军事上受美国保护,苏联经济结构单一,而中国既有38%的芯片自给率,又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连美国盟友都忍不住偷偷合作——德国大众追加20亿欧元在华研发,韩国企业顶着压力继续给中国供芯片。 美国当年对付日本的半导体剧本,换个名字想套在中国身上,却发现中国早把剧本看透了,你打你的关税牌,我搞我的一带一路;你禁我的光刻机,我练我的自主研发。 说到底,美国从对欧洲的产业压制、日本的精准打击、苏联的系统消耗,到现在对中国的全维度围堵,核心逻辑从来没变过:谁要是敢威胁美国的霸权地位,不管是盟友还是对手,一律摁下去。 当年欧洲想搞欧元挑战美元,被美国用科索沃战争搅黄;日本想当科技老大,被广场协议打回原形;苏联想争超级大国,被军备竞赛耗垮。 现在中国制造业、科技、军事全面发展,美国自然坐不住了,索性连“自由贸易”的遮羞布都不盖了,直接明着来。 不过时代变了,美国这套老把戏越来越不好使。中国不是当年的日本,有14亿人的大市场;也不是苏联,经济结构多元抗风险强。 美国对中国低速电动车加征1157%的关税,结果东盟对华贸易额同比增长30%,生意照样做。华为被断供芯片,转头就拿出自己的昇腾芯片;大疆被美国制裁,全球市场份额反而升到85%。美国越是想摁住中国,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就越强,这大概就是霸权逻辑的悖论——你越想堵,人家越能找出路,这股韧劲,才是美国最头疼的地方。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美国撕下虚伪面具,不装了?贝森特:以前我们打压欧洲、苏联、日本,现在就是要打压东
依秋聊趣
2025-09-14 11:45:4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