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余秋雨二婚娶了小16岁的黄梅戏演员马兰,洞房花烛夜,余秋雨向妻子提出

历史趣闻社 2025-09-14 10:58:48

1992年,余秋雨二婚娶了小16岁的黄梅戏演员马兰,洞房花烛夜,余秋雨向妻子提出了一个女人都难以接受的要求。没想到马兰同意了,他感动得泪流满面…… 余秋雨1946年出生在浙江余姚,那地方山清水秀,他从小就爱钻书堆里。1963年考上上海戏剧学院,学戏剧文学,毕业后直接扎进戏剧理论研究。写了《戏剧理论史稿》和《戏剧审美心理学》,这两本在圈里挺有影响力,还拿了不少奖。1985年他39岁就当上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这年纪在文科教授里算年轻的,之后还评上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他的学术路子走得稳,散文也写得有味道,后来靠《文化苦旅》火遍大江南北。马兰1962年生在安徽太湖,家底子有文化味,爸是高级知识分子,妈是黄梅戏演员。她13岁进安徽艺术学校学唱戏,1980年毕业进安徽省黄梅戏剧院。1982年在香港演《女驸马》,一下红了,还拿梅花奖,升国家一级演员。她演黄梅戏那柔劲儿,圈里人都认可。1986年她和余秋雨合作《遥指杏花村》,俩人聊艺术聊文化,慢慢熟络起来。 余秋雨和马兰的认识是从工作起步,那时候他已经在文化界有点名堂,她在黄梅戏界也站稳了。一个写剧本,一个上台演,交流多了就生出感情。1992年余秋雨跟前妻李红离婚,转头娶马兰,虽然差16岁,但对文化的共同爱好拉近了距离。婚礼一办,外头议论就没停,有人说年龄不配,有人提他离婚的事儿,两人也没多理会。新婚那天晚上,余秋雨提了个事:想继续给前妻和女儿付生活费。这要求搁谁身上都难咽,毕竟新婚不想跟过去纠缠。他觉得这是责任,前妻李红跟他有过一段,女儿还小,不能不管。马兰听了没翻脸,直接说行,支持他这么干。这事让余秋雨感动坏了,眼泪直掉。后来这事儿传开,有人夸马兰大度,有人觉得余秋雨有担当,也有人嘀咕这算啥,新媳妇的钱养旧人。 马兰的同意不是随便说说,她自己也经历过不少。从小跟妈学黄梅戏,练得苦,13岁离家上学,1980年进剧院,很快就上台。1982年香港演出让她出名,之后拿奖不断,成了黄梅戏代表人物。余秋雨那头,前妻李红是上海本地人,两人结婚时他没房,就在大连路一间小屋安家。婚后余秋雨忙学术,李红也工作,他们有个女儿,但后来感情出问题,离婚了。娶马兰后,余秋雨继续支付费用,这事儿成了他们婚姻的起点。外界传闻多,有人说余秋雨抛妻弃女,有人猜马兰图他名气。这些话听着刺耳,但两人没公开回应。马兰减少演出,跟着余秋雨搞文化项目,推动黄梅戏传播。 婚后日子没那么太平,外头流言蜚语不断。1991年余秋雨辞了院长职,带马兰全国跑,考察文化遗址。这趟不光散心,还攒了写书素材。1992年《文化苦旅》出炉,书里写中国文化深沉又接地气,从西北沙漠到江南水乡,他亲身跑过的地方,感触真切。书卖疯了,奖也拿了不少,连学生课外读物都选它。马兰那会儿淡出舞台,把精力放支持余秋雨上,两人合作默契。她帮推黄梅戏传统,余秋雨写文章赞她“马行千里,不洗尘沙”。他们没要孩子,但感情稳。几十年下来,余秋雨靠写作演讲在文化圈活跃,马兰虽不演了,但黄梅戏贡献没人否认。 余秋雨的书影响大,《文化苦旅》不光卖好,还带火文化散文热。马兰嫁给他后,离开安徽黄梅戏剧院,来上海,这对她事业是损失,戏曲界有人这么说。她在安徽时是顶梁柱,拿过全国黄梅戏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第一名,1985年的事。余秋雨前婚姻结束时,正赶上他名气起来,《文化苦旅》再版11次,作家白先勇都说他散文成就高。两人婚姻被看成文化界才子佳人,但也挨批,有人说余秋雨对前妻不公。李红离婚后去深圳打工,余秋雨继续付钱,这点没变。马兰眼含泪水离开安徽,据说被逼,但她适应了新生活。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历史趣闻社

历史趣闻社

社内趣闻,笑看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