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这句话出自明朝毕懋康的《军器图说》,满清时期为禁书。这本书记载了明朝火器以及战法。上一篇文章介绍了《军器图说》里的“埋伏地雷炮”,今天介绍明军的“轮流放铳法”和“翼虎炮”。 毕懋康是明朝后期一个军器专家,出生在1571年,安徽歙县上路人,家族那边世代住着。他小时候就钻研经史,二十岁左右已经掌握古文辞赋,还会画山水,学王维的风格,线条流畅带点山川味道。当地几个名士像方宏静、汪道昆、许国看到他的画作,都觉得这小子有潜力,算得上奇才。万历二十六年,他考中进士,从中书舍人干起,主要处理文书,每天抄录诏令,翻卷宗,工作细碎但也练手。 后来他升到御史,管监察事务,巡视地方军务和民生,骑马走山路看边疆情况。他上疏朝廷好几次,指出内阁选人偏向文官,武将那边被忽略,导致边防出问题。他还强调边将失职得严惩,维护军纪。有次他帮几个贬官鸣冤,收集证据写奏折递上去,虽然得罪些权贵,但也让部分朝臣觉得他有骨气。 崇祯二年,皇帝让他编兵书,他接了任务,召集匠人和将领讨论军器,从清早开始量尺寸,比划步骤,花六年时间走访军营,记录火器发射数据,最终搞出《军器图说》,图文结合讲制造和实战。作为兵部侍郎,他还管济南历山书院,讲兵法给学生听,门人张继孟给他书作序,侄子毕登帮整理资料画图,确保内容靠谱。 毕懋康交友圈子多军务专家和技术人,他在家摆宴讨论冷热武器结合,推动远距战术。他的仕途有起伏,万历四十六年升顺天府丞,天启崇祯间因政局乱和母丧,时进时退,但一直专注军器改良,到明末都没停。 轮流放铳法是明军火器战术,早从弩射战术演变过来,明初将领沐英在西南战场先用。洪武二十一年三月,麓川集三十万兵带百多头象入侵定边,明军三万骑兵迎击,把火铳手和弓箭兵分三列。第一列跪地射击,铅弹打象群前排,第二列上前射敌兵,第三列后方装填火药弹丸。第一列退后重装,第二列让位,第三列补上,保持连续射击。象群乱窜踩自家阵,明军推进,敌军溃败。这法子让沐英在西南打出名堂,击败强敌。 翼虎炮是明朝火器,长三尺,重六十斤,管粗长,后一尺六寸铁杆插木柄,柄二尺二寸。全重六十斤,单人能扛,但太重就加支架钉木凳上。比普通鸟铳十斤重,介于铳和炮间,射远杀伤大。用轮流放铳法,不间断射击。天启二年广宁战役西平堡,明军架数十门,分十层阵前。敌军近时,前层点火,三斤铅弹撕百余人,后层轮替装一斤火药加铅子和散弹。两翼炮位桥头田埂交叉射,敌渡河时弹落水击碎士兵。堡外尸堆多,明军守住阵地。翼虎炮和鸟铳弩箭火炮配,用轮流法射击不绝,火器装备率高,远超冷兵器部队。 清乾隆四十六年,《军器图说》卷入文字狱,朝廷禁毁,官员搜书肆烧书,许多藏家埋地下或偷偷传。这书记明火器技术,在清初被当威胁,满清军转靠冷兵器,火器滞后。禁令持续,道光时解禁重刊,书商作坊刻版印,流传学者军务人手里。毕懋康明末乱局中,崇祯十七年去世。那年李自成军入北京,城乱士兵掠,毕懋康在家见街火喊杀。他避乡间,马车颠山路尘土衣袍。到歙县后身体衰,卧床月余,家人喂药,直至气弱。明朝灭时,他没见新朝,遗体葬祖坟,碑简刻姓名生卒。
“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这句话出自明朝毕懋康的《军器图说》,满清时期为禁书
运赛过去
2025-09-14 00:42:46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