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广东男子赵泰来,放弃中国国籍,转头加入英国,在英国,他打扮成乞丐,四处捡废品,引人嘲笑,谁料,20年后,众人却含泪说:“我们为他骄傲!”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1年,广东东莞出生的赵泰来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放弃中国国籍,加入英国国籍。 更让人不解的是,这位原本家境优渥、著名外交家伍廷芳的后代,到了英国后并没有过上众人想象中的富裕生活,而是穿着破旧的工作服,开着一辆锈迹斑斑的小卡车,整天在街头捡废品、旧报纸和破木板。 邻居们嘲笑他是“捡垃圾的百万富翁”,国内不少人则骂他“卖国贼”,几乎没有人理解他为何要放弃在广东的亿万家产,选择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这看似令人费解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延续了半个世纪的家族使命和一场静默的文物救赎,这一切的源头要追溯到1977年,赵泰来的姨妈在病榻上将一个沉重的秘密托付给了他。 姨妈告诉他,他的曾外祖父伍廷芳(清末民初著名外交家)在英国期间,利用自己的力量收集了大量中国文物,这些文物被安置在英国一个废弃庄园的地窖中。姨妈郑重地交给赵泰来一把有些斑驳的钥匙,并叮嘱他要好好保护这些“宝贝”。 姨妈去世后,赵泰来于1982年前往英国,按照姨妈给的线索找到了那座庄园,当他推开地窖铁门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地窖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木箱,里面全是古玩、字画、青铜器、陶瓷、玉器等珍贵文物,数量多达6万件,这些文物是伍廷芳当年自掏腰包从海外购回的被掠中国文物,其中许多是价值连城的国宝。 面对这惊人的发现,赵泰来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将这些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安全送回祖国。但这项工作艰巨异常,地窖环境阴暗潮湿,文物容易受损。 为了不引人注目,他不敢雇人帮忙,只能独自一人清理、分类和包装这些文物。每天天不亮,他就戴上口罩手套钻进地窖,常常工作十多个小时才出来。 在搬运沉重的青铜器时,他不慎砸断过五根脚趾;还有一次,在打开木箱时差点被一条银环蛇咬伤。 为了更顺利地保护和运送文物,赵泰来做出了加入英国国籍的艰难决定,这是因为根据英国法律,外籍人士继承遗产需缴纳高额遗产税,而这批文物一旦被英国人发现,很可能无法顺利离开英国,英籍身份则可以合法简化文物转移流程。这个决定让他背负了多年“卖国贼”的骂名。 赵泰来在英国街头捡废品的行为,实际上是为了收集包装文物所需的材料。那些被邻居们嘲笑的“垃圾”,旧报纸、泡沫海绵、破木板,都被他小心翼翼地用来包装珍贵的文物,以防止它们在运输过程中受损,为了筹集昂贵的运输费用,他甚至卖掉了自己在伦敦的4处房产。 从1991年开始,赵泰来耗时十余年,像蚂蚁搬家一样将文物分批运回中国,运输过程堪比谍战,他不得不精心伪装每批货物,在最惊险的一次,海关抽检集装箱,他面不改色地解释“都是仿古工艺品”,尽管汗水早已浸透后背。 1995年起,赵泰来开始陆续将文物捐赠给中国的各大博物馆。他捐赠给广州艺术博物院、广东美术馆4万余件文物,给广州番禺宝墨园捐赠了1万余件文物,还向中国历史博物馆、江苏盐城博物馆捐赠了7000多件文物,其中被评为国家三级以上的文物达150多件。 赵泰来的事迹传开后,那些曾经嘲笑和误解他的人们才明白了他多年来的良苦用心和无私奉献。2005年,赵泰来荣获“世界杰出华人奖”和“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十大年度杰出人物”称号,人们称赞他是真正了不起的大英雄。 如今,赵泰来回到了广州,成为了宝墨园的“义工”,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凝结着他多年的心血,他用一生保护了我国的珍贵文物,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守护者”。
日本人为啥没抢故宫的文物?千万不要美化任何侵略者,故宫的文物能够留到现在,纯粹是
【14评论】【6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