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打聪明啦,放弃抗议直接封锁通道,来多少炸多少,不让西方武器落入乌军手中。  

飞绿说历史 2025-09-13 17:14:14

俄打聪明啦,放弃抗议直接封锁通道,来多少炸多少,不让西方武器落入乌军手中。   简单来说,就是“你来多少,我炸多少”,不让武器顺利送到乌军手中。   这种思路的调整,实际上反映出俄罗斯在战场上越来越务实的做法。   以前,俄罗斯常常通过外交渠道表达对北约军援的不满,但效果甚微。   西方国家的武器还是一批接一批地进入乌克兰。   后来俄方似乎明白过来,光靠嘴上说说根本挡不住援助,不如实际做点有用的。   于是他们开始把军事重点放在拦截和摧毁物资上,尤其是在武器还没运到前线的时候就实施打击。   敖德萨作为黑海沿岸的关键港口,自然成为俄军频繁光顾的目标。   这里不仅是粮食出口的枢纽,也是西方海上援助物资的登陆点。   俄军动用导弹和无人机多次轰炸港口设施,导致码头作业中断、铁路转运能力下降。   有时候整批物资刚卸货就被炸毁,连罗马尼亚的军事顾问和雇佣兵也遭到波及,死伤不少。   同样的剧情也在陆路通道上发生,比如利沃夫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这些靠近波兰的交通节点,都遭到24小时不间断监控和打击。   俄军在这方面花了不少心思。他们不仅使用传统的导弹袭击,还大规模出动无人机进行侦察和攻击。   有些无人机专门负责干扰通讯,有些则直接携带炸药撞向目标。   这种“侦打一体”的模式让他们能够更快发现运输动态、更快实施拦截。   甚至有一次,他们成功打击了波兰边境附近的机场,导致一列正在卸载军火的列车被炸,切断了当时95%的北约援助路线。   乌克兰方面其实也很头疼。   他们的铁路系统本来就不太先进,常年缺乏维护,现在又频频遭袭,修路补轨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被炸的速度。   虽然乌军尝试用伪装、分散运输等方式降低风险,但效果有限。   公路运输虽然灵活,但运力远不如铁路,没法承担大规模弹药补给的任务。   有时候前线的士兵甚至不得不使用骡马运送弹药,这听起来有点穿越,但确是现实。   西方盟友这边,态度也在悄悄起变化。   虽然美国、德国、法国还在陆续宣布新的援助计划,瑞典也追加了数亿美元,但实际落地效率明显受到影响。   一方面是因为运输通道被破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担心局势进一步升级。   比如有一次俄军炸了乌西部一个机场后,德国很快就悄悄从官网撤下了部分援乌武器清单,北约也没有高调回应。   看得出,他们也在避免过度刺激俄罗斯。   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虽然曾向俄罗斯发出过最后通牒,要求限期达成和谈,但俄方根本没理会,反而用更猛烈的轰炸回应。   这种“你说你的,我打我的”策略,显然让西方有点措手不及。   事实上,特朗普政府上台初期还暂停过一批对乌军援,重新审查援助计划,导致大量武器积压在欧洲的仓库里,迟迟发不出去。   这种政策上的摇摆,也让乌克兰在战场上更加被动。   总的来说,俄罗斯这套“打后勤、断补给”的做法,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   它不需要投入大量兵力正面强攻,而是用相对低成本的方式,削弱乌军的持续作战能力。   尽管北约还在不断送武器,但能真正到达前线的比例明显下降。    参考:鲁中晨报——突发:俄罗斯一使馆被“挑衅式”封锁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