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狼牙山五壮士跳下悬崖时,被对面山洞中的老道李圆通看到了,他大吃一惊,急忙跑下山去…… 这事儿得从1941年9月25号那天说起。 那天,狼牙山上枪声大作,打破了道观往日的宁静。李圆通道长正在自己的石洞里打坐,突然被这激烈的交火声惊扰。他是个出家人,但不是个不闻世事的糊涂人。他知道,山下来了日本人,也知道山上正有咱们的队伍在跟鬼子死磕。 他心里着急,却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在洞口悄悄观望。他所在的位置,刚好能清楚地看到对面狼牙山主峰棋盘坨的悬崖。 然后,他就看到了永生难忘的一幕。 五个穿着八路军军装的战士,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子弹打光了,石头也扔完了。他们砸碎了手里的枪,然后,一个接一个,毫不犹豫地从那万丈悬崖上跳了下去。他们高喊着口号,那声音在山谷里回荡,震得李圆通心里发颤。 他整个人都惊呆了。他见过生死,甚至自己也曾是军旅中人,但他从没见过如此决绝、如此壮烈的场面。那不是打输了的溃败,那是一种用生命来捍卫尊严的胜利。 李圆通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唯一的念头就是:“得赶紧去看看!” 他顾不上山里还可能有鬼子,提着道袍,连走带跑地冲下山,朝着五位壮士跳崖的方向奔去。一个修了几十年清静无为的道长,在那一刻,所有的清规戒律都被抛在了脑后,只剩下一腔滚烫的热血。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李圆通,到底是个什么人? 他可不是个普普通通的出家人。李圆通,俗家名字叫李药铺,河北满城县人。年轻的时候,他也是个热血青年,闯荡江湖,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后来投身军旅,在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部队里当过武术教官,也算是个见过大场面的人。 后来军阀混战,他看透了那些打着各种旗号却只为自己私利的军阀嘴脸,心灰意冷,就此遁入空门,来到狼牙山上的棋盘坨道观,改名李圆通,想着从此青灯古卷,不问世事。 可他没想到,时代的大潮,哪能容得下你一个人清静?日本人打来了,这狼牙山,也成了抗日的前线。 他虽然身在道观,心却没死。八路军在狼牙山建立根据地,他看在眼里,也经常和战士们打交道,帮着看看病、送点草药什么的。他对这支队伍,是打心底里佩服的。 所以,当他看到那五名战士跳崖时,他的反应才会那么激烈。那不只是一个旁观者的震惊,更是一个懂兵、爱国的老兵,对英雄的敬意和心痛。 李圆通跑到悬崖底下,费了好大劲,终于在半山腰的树丛里找到了他们。 五个人里,有三位已经壮烈牺牲了。另外两位,就是后来我们都知道的幸存者——葛振林和宋学义,他们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保住了性命,但也都身负重伤,昏迷不醒。 李圆通看着眼前这番景象,眼眶都红了。他赶紧用自己懂的医术,为两位幸存的战士做了简单的急救。等到八路军的救援部队赶到,他才悄悄地离开。 事后,他和当地的几个老乡,冒着被日本人发现的危险,将那三位牺牲的烈士,偷偷地安葬在了棋身洞的一个石龛里。没有墓碑,没有仪式,只有一颗敬畏英雄的心。 从那天起,李圆通就多了一个身份——守墓人。 他每天都会去烈士的坟前打扫,烧上一炷香,默默地站一会儿。这一守,就是很多年。直到全国解放后,政府知道了这件事,才将三位烈士的遗骨隆重迁出,安葬在烈士陵园里。 李圆通没有上阵杀敌,没有名垂青史,但他用自己的方式,保护了英雄的遗体,守护了英雄的尊严。 这种在沉默中的坚守,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英雄主义。 我们今天去狼牙山,能看到高耸的纪念塔,能听到导游讲述五壮士的故事。但我们更应该记住,在那段最黑暗的岁月里,还有像李圆通道长这样的人。 他们是历史的细节,是宏大叙事背后,一个个具体而真实的身影。他们用凡人的善意和坚守,共同托起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但同样,一个民族也不能忘记那些守护英雄的人。 五壮士的纵身一跃,是瞬间的永恒,是照亮黑暗的火炬。而李圆通的奔走和守护,是漫长岁月里的执着,是为火炬续上灯油的那双手。 两者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1941年,狼牙山五壮士跳下悬崖时,被对面山洞中的老道李圆通看到了,他大吃一惊,
趣史小研究
2025-09-13 15:35:20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