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7年,杨行密率兵包围扬州,征讨秦彦。秦彦屡战屡败,妖尼王奉仙献计说:“扬府有灾,当有大人物死,从此转好。”秦彦信以为真,派毕师铎率兵杀死了被囚于扬州道观的高骈及其子侄、外甥。 鼓声如雷,杨行密的铁骑已经逼近城下。扬州的城墙摇摇欲坠,城中人心惶惶。秦彦坐镇府衙,脸色阴沉,屡次出战皆败,士兵士气全无。 就在这时,妖尼王奉仙走进府中,低声说出一个惊人之计。她声称扬州受厄,需要献上一个“大人物”的性命,才能解开困局。 秦彦听罢,心中竟生出一丝侥幸,立刻将目光投向道观里早已被囚禁的高骈一家。 高骈曾是镇守淮南的节度使,名将之后,曾经叱咤风云。他麾下百万雄兵,威震江淮,却因猜忌与怠政,逐渐失去人心。到后来,兵士离散,家族被幽禁在扬州道观。 秦彦在战事失利的时刻,竟然把杀戮旧将当成转运的方式。王奉仙的一句话,成了压倒高骈的最后稻草。 毕师铎接到命令,带兵闯入道观。屋檐下风声呜咽,火把照得墙壁通红。高骈一家早已无力反抗,只能眼睁睁看着士兵挥刀。 血光飞溅,呼喊声在廊道间回荡,子侄、外甥倒在血泊中。高骈目光坚硬,却无力阻挡,终究倒在乱刃之下。道观化作屠场,曾经的将门望族在一夜之间彻底覆灭。 消息传出,扬州百姓震惊。有人愤怒,有人悲凉,更多的是惶恐。秦彦本想借此稳住局势,却让城中人心更加动荡。 一个旧将家族的鲜血,并没有换来所谓的“灾祸消除”,反而让人们觉得这位掌权者已经失去了理智。杨行密大军听闻此事,士气反倒更加旺盛,围攻之势更加紧逼。 秦彦的判断彻底失误。他本想依靠残酷手段震慑人心,却在无形中断绝了最后的希望。高骈虽已失势,但毕竟曾是淮南支柱,他的余威仍能在百姓心中激起波澜。 如今被秦彦亲手斩杀,等于自己割裂了可能的援助之源。更要命的是,这一行为暴露出秦彦的短视与迷信,把战争寄托在妖尼之言上,彻底失去了士大夫与将士的信任。 杨行密坐镇军中,冷眼旁观。他明白对手已走投无路,等的就是这一刻。秦彦自毁长城,已无力回天。城池在风雨中摇摆,军心在血光中崩溃。 对比之下,杨行密手下将士更见团结,攻城的气势一日胜过一日。扬州的结局,已在那夜注定。 王奉仙的谶言不过是荒唐迷梦。历史上多少权臣在困境中抓住巫术不放,最后都落得覆灭。秦彦杀高骈一事,既是昏聩的体现,也是乱世的缩影。 血雨腥风中,忠臣良将或许败亡,奸佞小人或许得势,但最终决定胜负的,始终是实力与民心,而不是妖言。 高骈一生的结局,也让人唏嘘。他少年成名,手握重兵,曾经在战场上驰骋江淮,压得敌军抬不起头。可他后期荒怠政事,信任奸佞,沉迷享乐,才落得被囚,被杀的下场。 若非自身失德,秦彦也难以轻易下手。一个将门望族的湮灭,既是秦彦残酷的选择,也是高骈自己一手埋下的因果。 扬州城中的惨剧,被史书一笔带过,却留给后人深刻的震动。忠与奸,勇与愚,常常在乱世中被颠倒。高骈倒在刀下,秦彦也在不久后覆灭。 唯有杨行密凭借铁血与谋略,逐渐崛起,成为江淮霸主。这一夜的杀戮,不仅是家族的终结,更是历史在乱局中掀开新篇的瞬间。
家人们,泰王后宫又有大瓜!曾经被泰王偏宠的欧拉弄小主,已经消失3个月了,一点消息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