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夺取荆州后,释放了被关羽囚禁的于禁,并邀请于禁与自己骑马偕行。骑都尉虞翻见此

蓝贵的过去 2025-09-13 14:39:07

孙权夺取荆州后,释放了被关羽囚禁的于禁,并邀请于禁与自己骑马偕行。骑都尉虞翻见此情景,勃然大怒,叱责于禁说:“你一个俘虏,有什么资格和我们主公的马齐头并进呢!”说完就要拿鞭子抽打于禁。 战火余烬尚未熄灭,长江两岸的尘土依旧滚滚。荆州易主,关羽败亡,吴军凯旋。孙权在众人簇拥下巡视新得之地,心中豪气正盛。 他特意释放了曾被关羽俘虏的魏将于禁,还邀请他并骑而行。两匹骏马并肩踏在江岸上,身后刀枪林立。 就在众人以为这是一幕礼贤下士的场景时,骑都尉虞翻却怒不可遏,眼神凌厉,手中长鞭猛然举起,直指于禁。 于禁并非无名之辈。他早年随曹操南征北战,镇压黄巾,平定乌桓,屡立战功,位列魏国名将。可在关羽大举北伐时,他镇守樊城,因水淹七军而兵败,被迫投降。 曹操震怒,于禁自此蒙羞。如今重获自由,他骑在孙权身旁,心中既有释然,又有沉重。虞翻见状,胸口的怒火再也压不住。 虞翻性格耿直,敢言敢怒。他出身江东名门,素来不畏权贵。在他看来,于禁已是魏国的阶下囚,靠孙权释放才得以苟活。 此人居然敢与吴主并肩而行,这不是抬高俘虏,就是贬低主君。虞翻大声斥责,鞭影呼啸,差点就要落在于禁身上。场面瞬间僵硬,空气仿佛凝固。 孙权眼角微眯,面色难辨。他心中明白,于禁虽败,却仍是曹魏宿将。能得到这样的人物,既可彰显自身宽容,又能借机打击曹魏的士气。 对外释放善意,对内也是一张棋子。他故意邀请并骑,目的就是借此显示大度。虞翻这一鞭,若真打下去,所有布局就要前功尽弃。 于禁的心情更是复杂。昔日征战沙场,叱咤风云,如今却被当作俘虏羞辱。他低垂双眼,面色僵硬,却不敢多言。 他清楚,自己已失去昔日荣光,不论在魏国还是在吴地,都再难抬头。虞翻的怒斥,正好戳破了他最不愿提及的伤疤。那一刻,于禁的心里,比面对千军万马时更觉无力。 围观将士心头震动。江东军中,虞翻敢怒敢言早已不是新鲜事,他常因直言触怒孙权,却从未改口。这次当众怒斥于禁,更显得忠心耿耿。 有人暗暗佩服,也有人担忧,怕这场风波会坏了大局。众人屏息静待,生怕孙权一声令下,火光般的冲突就此爆发。 孙权按下手势,阻止虞翻的鞭子落下。他语气不急不缓,却带着几分威严。虞翻只得收起动作,眼中怒火未消。于禁则如释重负,心头依旧惶然。 他知道,自己在江东的地位尴尬,既是筹码,也是笑柄。孙权的容忍,更多是出于政治算计,而非真正的器重。 这场小小的冲突,却把孙权的用心与虞翻的性情展露无遗。孙权善于权衡,愿意借于禁的名声来为吴国增彩;虞翻则刚直不阿,不容许任何有损主君威严的事发生。 二人各有立场,正好映照出东吴政坛的微妙气氛。 于禁的悲凉也因此更显。他一生征战,累累战功,却因一次败绩彻底坠落,最终连身旁的待遇都能引来羞辱。 史家多以“七军之耻”评他,可从这幕场景看,更像是乱世将领的无奈写照。生死荣辱之间,往往只隔一场风雨。 江水依旧滚滚东流,仿佛要将一切悲欢吞没。孙权策马而行,面色如常,虞翻沉着冷峻,于禁默然无语。三人各怀心思,却共同构成了那日荆州城下最耐人寻味的一幕。 后世读到此事,无不感叹:英雄末路,胜者权谋,直言之士,交织成乱世风云的剪影。

0 阅读:200
蓝贵的过去

蓝贵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