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的预制菜不可怕,员工不承认是预制菜也不可怕,灾难级公关还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老板打心底里,不认为预制菜是预制菜! 这句话直接戳穿了2025年西贝预制菜争议的最核心矛盾 2025年9月,罗永浩发微博吐槽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得贵”,花830元在中粮祥云小镇店就餐后留评,引发全网讨论。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立刻回应,拍着胸脯说“西贝门店没有一道是预制菜”,还宣布开放全国370家门店厨房,让消费者随便参观。罗永浩更直接,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双方互不相让 这事的矛盾根儿,是“预制菜”的定义各说各话。消费者的朴素理解是“不是门店当场现做的菜”,比如冷冻成品加热;贾国龙说的“没有预制菜”,依据的是“预制菜需符合即食、即热、即烹标准”——西贝用中央厨房预加工食材(比如切好洗好),但门店会现炒,所以不是预制菜。他还说“新鲜是保质期内的新鲜”,比如鲈鱼保质期18个月,放半年还是新鲜的,可消费者认的是“活蹦乱跳的鱼,刚从超市买的菜” 为什么西贝和消费者对预制菜的理解差这么多? ①定义分歧:消费者认“非门店现做”,贾国龙认“标准里的即食/即热” ②认知差异:消费者要“现切现炒的烟火气”,西贝要“中央厨房的标准化” ③信息差:商家没讲清“预加工”和“预制菜”的区别,消费者以为预加工就是预制菜 最让消费者窝火的,是花了现做的钱,吃的是预制菜的味儿。大家不是不能接受预制菜,比如外卖用预制菜都懂,但西贝主打“现做”“新鲜”,价格比普通餐馆高,消费者预期是“门店后厨现炒的热乎菜”,结果尝出“冷冻加热的口感”,这落差谁能接受?再说贾国龙,他可能觉得“我没违规”,但没站在消费者角度想——大家在意的不是“符不符合标准”,是“有没有被蒙” 有高赞评论说“我去西贝吃的牛大骨,咬起来像冷冻了很久的,根本不是现煮的”。我觉得这评论戳中了很多人的直观感受——味道不会骗人,消费者吃得出是不是现做的 要我说,预制菜本身没毛病,毛病出在“藏着掖着”。西贝要是早说“我们用中央厨房预加工,门店现炒”,消费者说不定能接受,但非说“没有一道预制菜”,反而让大家觉得“你在骗我”。现在大家花钱图的是“明明白白”,不是“被定义”的新鲜 你们觉得西贝该怎么说清楚预制菜的事?
西贝的预制菜不可怕,员工不承认是预制菜也不可怕,灾难级公关还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
爱咋说咋说
2025-09-13 12:32: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