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生命中最后一年,上苍给过他一次绝佳时机,可惜让他错过了。1638年,李自成

友绿聊历史 2025-09-13 09:40:14

李自成生命中最后一年,上苍给过他一次绝佳时机,可惜让他错过了。1638年,李自成身边仅有数十骑跟随逃入陕西,结果才过两年,他就凭借“均田免赋”的口号,又获得了十几万的兵士,而且面对官兵,李自成都能打出来优势,很快打败了孙传庭。   到这个时候,其实李自成已经能够跟崇祯分庭抗礼,再往后一段时间,崇祯自杀,大明即将灭亡,李自成的势力来到顶峰,这时候其实上苍给了他一次机会,可惜让他错过了。   而这也是李自成生命当中的最后一年,不得不说,有时候历史的转折点就在眼前,抓住了就能飞黄腾达,可要是抓不住,只能迎来灰飞烟灭的结局,属实令人唏嘘不已。   简单来说,李自成进入皇宫后,从打天下的立场来到了守天下的立场,所谓的大顺政权如何巩固,成为他首要关心的问题,但李自成速胜也速败的结局就在这时候的选择上。   明末时期,宫廷跟百姓之间的矛盾其实异常尖锐,而且当时清朝崛起,八旗兵一路横扫,就只剩下吴三桂手底下的几万兵力还算有些战斗力,但明朝跟李自成都不够聪明。   一方面,李自成对守天下没什么天赋,在体制上还是沿用旧朝机制,试问,一个接近灭亡的朝代,他们的机制全盘照搬能有什么好结果?这是内部存在的风险之一,而这还算次要的。   要知道,照搬体系的李自成还犯了第二个致命错误,那就是老朝官员一概不用,直接用上个朝代没有担任官职的举人来应对,这就导致大顺内部其实没多少经验丰富的官员。   大部分都是新人,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毫无错漏的完成工作都是稀少的,更别说推陈出新了,另一方面,李自成继续采取压制乡绅的战略,导致内部支持摇摇欲坠。   毕竟当时大部分财富都掌控在乡绅手中,李自成选择动摇他们的利益,明显就是给自己找麻烦,特别是在国家内部混乱的时候,选择联合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才是长久道路。   而基层更是需要地方乡绅的管理,可随着李自成的针对,导致了大顺政权没能获得这些基层人员的看好,其基础就很薄弱,再往上添什么东西都会更加摇摇欲坠,所以说结果早已注定。   可以说,李自成没有抓住一闪而过的机会,那就是联合乡绅抵抗清朝,反倒是选择了自己抵抗清朝,不信任其他势力的姿态,结果被清军的精锐全部打散,特别是吴三桂这边产生矛盾。   直接导致了山海关大战失利,而清军这边反其道行之,直接沿途笼络乡绅,保障他们的利益,结果李自成越打敌人越多,明朝甚至开始打着联合清朝灭掉大顺的主意。   在这种情况下,李自成怎么可能不失败,而且因为他曾经对乡绅的压制,很快招致反弹,势力规模越来越小,所以说,转折点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出现的,不抓住机会只会迎来失败。   参考资料:李自成为什么失败丨中国政协

0 阅读:87

猜你喜欢

友绿聊历史

友绿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