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2月,马占山宣布向日本投降,顿时国内上下一片哗然,讨伐声不绝于耳,然而在受降仪式上,马占山竟以不识字为由,拒绝在协议上签字。 在那个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一位东北将领忽然公开向侵略者低头,全国上下骂声一片,可就在签字那一刻,他却用“不识字”这个借口推脱,这到底是真降还是另有打算?他的选择背后,藏着怎样的民族大义? 说起马占山这个人,得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说起。那时候,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东北局势一下子乱套了。张学良把黑龙江省的担子交给马占山,让他当省政府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马占山没退缩,下令部队全力抵抗日军。 11月4日,日军开始进攻嫩江桥一带。这场江桥抗战打得特别苦,部队守住阵地半个月,拖住了日军脚步。全国人民听说后,都觉得振奋人心,很多年轻人开始投身抗日队伍。可惜敌我力量悬殊太大,马占山部队伤亡大,弹药也短缺,只能边打边撤,到齐齐哈尔、海伦等地继续坚持。 东北大片土地很快就沦陷了,日军扶植伪满洲国,想拉拢东北的将领。马占山面对这种局面,坚持游击战,但部队越来越难支撑。蒋介石那边推行不抵抗政策,没给多少支援。 1932年2月5日,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宣布向日军投降。这消息一出,全国舆论炸锅了。报纸上到处是批评文章,老百姓议论纷纷,都说他成了民族罪人。日军觉得马占山有用,就安排受降仪式,让他签投降协议。可在仪式上,马占山说自己不识字,不会写字,死活不签。日军没辙,只能任命他当伪黑龙江省省长。 3月,马占山又被任命为伪满洲国军政部长。他利用这个身份,开始暗中操作。短短40天里,他筹集了2400万元资金、300匹军马和12卡车军需物资,偷偷运到黑河等地。日军没太注意这些。 4月1日,马占山带着200多名官兵离开齐齐哈尔,4月7日到黑河,马上发电报全国,宣布继续抗日。这下大家才明白,他这是诈降,保存实力对抗日军。舆论风向变了,人们开始认可他的策略。 马占山联合李杜、苏炳文、丁超等将领,组建东北救国抗日联军,在哈尔滨设总部。部队开展游击战,在林区和乡村打击日军。日军多次围剿,战斗很激烈。 1932年11月,马占山和苏炳文发起对齐齐哈尔的反攻,在讷河县拉哈镇一带作战。可惜敌强我弱,反攻没成功,部队损失重。12月,马占山率残部退到苏联境内暂避。 1933年6月,马占山从欧洲回国,继续抗日工作。1936年,他参与西安事变,推动抗日统一战线形成。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马占山一直坚持在抗日一线。 抗日战争胜利了,1945年日本投降。可蒋介石野心露出来了,转而对付共产党,解放战争打响了。马占山不愿意看到中国人打中国人,就以生病为由在家休养。其实,他心里清楚蒋介石难成事。解放战争后期,马占山帮着做傅作义的思想工作,促进北平和平解放,避免了更多伤亡。 新中国成立后,马占山本该安享太平日子。可惜1950年,他被查出胃癌,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5岁。他的事迹,让人看到在民族危难时,个人选择多么重要。
1932年2月,马占山宣布向日本投降,顿时国内上下一片哗然,讨伐声不绝于耳,然而
蕊蕊聊过去
2025-09-12 18:40:03
0
阅读: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