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坚决不能乱!不能再重蹈锡金的覆辙了,当年锡金想加入我国,当时顾及国际影响和实力,我们没有接受,让阿三给吞并,造成重大战略损失。
可问题是,现在这事没法当笑话看了。我们不是危言耸听,是见过锡金的下场——还记得当年那场“公投”吗?结果就是一个国家没了,连个响都没听见。
时间回到1975年,锡金最后一任国王帕尔登,还在试图用外交、用改革、用王室的体面维持国家完整。可惜,一切都太晚了。
印度早就盯上这块地。几十年前就开始做准备了:搞移民、扶亲印派、控制议会、制造街头抗议、最后说一句“公投通过了”,你就成了“印度邦”。
当年锡金想靠中国,真的想。当时的王后是藏族出身,和中国这边还是有点渊源的。可中国那会儿正处于战略防守期,国内外压力都大,真要硬顶,会被当成“扩张主义”。
咱那个时候,还真是顾虑太多。于是,我们眼睁睁看着印度把锡金吞了。起初是“保护”,后来是“协助改革”,最后直接变成“主权归属”。整个过程,外界很少有人出声。
锡金不是联合国成员,国际声音小得可怜。到2003年,中国正式承认锡金归属印度,算是“历史尘埃落定”。
说到这,你可能会问:这事都快五十年了,和现在尼泊尔有啥关系?其实,关系大了去了。印度对南亚小国的做法,从来都不是临时起意。
经济捆绑、政治渗透、军事威慑,三板斧轮着来。你看尼泊尔,现在是不是有点眼熟了?2015年,尼泊尔宪法刚通过,印度就不高兴,说你这没照顾“马德西人”的权益。
结果呢?直接来了一波边境封锁。汽油没了,药品断了,日用品疯涨,尼泊尔差点陷入人道危机。这还不算完。
中尼要搞铁路项目,连接西藏日喀则到加德满都,印度立马“表达关切”。说白了就是:你要是真的通了铁路,以后可别全指望我港口了。这话听着是“安全建议”,其实就是赤裸裸的施压。
中国现在可和当年不一样了。我们有能力,也有意愿帮尼泊尔维稳、发展、独立。中尼之间的公路、铁路、水电项目,一个接一个上马。尼泊尔不想当谁的附庸,这点我们明白,也支持。
可印度呢?它担心的不是尼泊尔发展,而是尼泊尔不听话。它想要的是一个“亲印政权”,最好啥事都先问新德里行不行。
它不会明着说,但你看它扶植的那些亲印政党,还有边境的巡逻队,动作早就说明了一切。锡金那时候没撑住,是因为它太小,没靠山。
现在尼泊尔虽然也小,但它是联合国成员,有国际曝光,也有中国的支持。这就不一样了。可这不代表我们可以掉以轻心。
印度对尼泊尔的策略,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几十年的渗透,早就形成体系。它能让你选举变味,也能让你经济失血。它不需要明抢,慢慢耗你就行。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不能再像当年一样顾虑重重,最后换来一声叹息。南亚这盘棋,尼泊尔就是核心的一子。谁掌控尼泊尔,谁就能影响整个喜马拉雅南麓。
你看地图就知道,尼泊尔夹在中国和印度之间,是天然的缓冲带。这个位置极其关键。如果它亲印,那印度可以直接把战略触角伸到中国南部边境;如果它保持中立甚至亲中,那将极大限制印度的战略扩张。
说到底,这不是某个国家自己的事。是整个区域的博弈。过去我们被动,如今我们不能再被动了。 尼泊尔现在的局势还没失控,但各种苗头已经出来了。
亲印与亲中势力明争暗斗,经济发展受限,边境摩擦频发。如果我们不早介入,不早协助,那些空出来的空间,印度会毫不犹豫地填上。
对中国来说,不是要去干涉谁的内政,而是要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用发展项目、基础建设、民生合作去拉近关系,去帮尼泊尔增强自身独立性。只有这样,它才能不被印度牵着鼻子走。
尼泊尔不能乱,一旦乱了,印度绝对是第一个高兴的。我们不能再重蹈锡金的覆辙,不能让战略缓冲带再次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