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现在这个破败不堪的世界,什么俄乌战争,巴以冲突,红海危机,叙利亚内乱,非洲等国的内战,以及蠢蠢欲动的日本。 看看眼下这世界,俄乌打着停不下来的仗,巴以冲突火上浇油,红海那边商船天天提心吊胆,非洲不少国家还在为地盘打内战,这时候再看看东边的日本,动静确实越来越不寻常。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这个曾经被和平宪法捆着的国家,现在一年要花 8.84 万亿日元搞防务,折成人民币差不多 4243 亿,这数字已经连续三年创下新高,比他们给老年人发养老金的增长速度还快。更有意思的是,这笔钱已经占到日本 GDP 的 1.8%,距离他们喊了好几年的 2% 目标就差一口气,要知道这可是二战后从没见过的水平。 别听他们还在说什么 "专守防卫",看看九州岛那边正在忙活的事就明白了。日本计划在那里部署的改良型 12 式反舰导弹,可不是原来那种打 200 公里就歇菜的老款了。新款导弹弹体改得溜圆,翅膀能折叠,射程直接飙到 1000 公里以上,从九州往西边一瞄,咱们不少沿海城市都在它的打击圈里。 三菱重工的生产线早就开足马力,这种导弹不光能从陆地上打,以后还要装到军舰上、挂在飞机上,变成全方位的撒手锏。这哪是什么防卫武器,分明是把枪架到了邻居家门口。 再说说日本和德国那档子事,这两个二战时的 "难兄难弟",今年要搞陆军联合军演了,这可是战后头一遭。早在 2021 年他们就签了情报共享协定,德国的 "台风" 战斗机这两年常在日本基地落脚,日本企业还帮德国造 "金牛座" 导弹的推进器。 莱茵金属公司给日本造的无人战车都开始测试了,柏林甚至专门往东京派了国防技术武官,专门盯着军火生意。想想七十年前这俩国家在全球战场的所作所为,现在凑在一起练打仗,确实让人心里发毛。 日本的军费可不是光花在导弹上,他们正在建一个叫 "SHIELD" 的防卫体系,说白了就是在陆海空到处摆无人机,想把整个海岸线围成铜墙铁壁。高超音速导弹也在抓紧量产,这种速度快到没法拦截的武器,一旦部署到位,整个东亚的安全格局都得重新掂量。 更值得留意的是,日本自卫队去年首次参加了美军 "英勇盾牌" 演习,一下子派了 4000 人、60 架战机和 130 件地面装备,演习区域从日本周边一直延伸到关岛和夏威夷,这规模已经远超 "自卫" 的范畴。 武器出口这块更能说明问题。澳大利亚前不久就花了 35 亿美元,从日本买了 11 艘 "最上" 级护卫舰,算下来每艘才 6.76 亿美元,比自己造便宜一大截。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日本自从 2014 年放宽武器出口限制后,军火生意越做越大,三菱重工这些老牌军工企业早就不是只造汽车和空调的角色了。他们甚至把护卫舰生产线都搬到了澳大利亚,这种产业链输出能力,说明日本军工早就恢复了元气。 追溯起来,日本这几年一直在给军事扩张铺路。2015 年强行通过新安保法案,让自卫队能名正言顺地到海外打仗;2022 年又出台新的安保三文件,明目张胆要发展 "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把战后坚持了几十年的 "专守防卫" 彻底扔进了垃圾桶。 现在的日本自卫队,名义上还是防御部队,实际已经具备了全球部署能力。去年那 4000 人参加美军演习,就是在演练如何跟美军协同作战,这种联合作战能力一旦成熟,威胁可就不是简单的数字能衡量的了。 有人可能觉得,咱们的军费比日本多,装备也更先进,没必要过分担心。但别忘了,日本的军事技术积累很深,F-35 战机的组装能力、潜艇建造水平都在世界前列,他们现在是在把民用科技优势快速转化成军事能力。 更关键的是,他们正在突破的不只是武器性能,更是战后形成的军事禁忌。从不能有军队到可以海外派兵,从不能出口武器到拿下百亿订单,从只能被动防御到宣称可以主动攻击,这一步步走得稳扎稳打。 看看日本防卫省的预算申请,今年又是历史新高,而且里面藏着不少没说透的项目。首相石破茂还打算搞补充预算,这笔钱最后很可能又要往军费里塞。 这种寅吃卯粮搞军备的做法,已经让日本的债务问题雪上加霜,但他们好像铁了心要在军事扩张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在俄乌冲突让欧洲重新武装,巴以冲突牵动全球神经的当下,日本选在这个时候加速扩军,不能不让人怀疑他们想趁乱突破更多限制。 德国陆军即将踏上日本领土参加军演,改良型导弹很快就要在九州竖起发射架,无人机群正在编织所谓的 "防护网",这些动作加在一起,已经不是简单的军事现代化能解释的了。 历史上这两个国家联手给世界带来过巨大灾难,现在又在安全领域越走越近,这种动向值得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警惕。日本正在用实实在在的军费增长、武器升级和军事合作,一点点改变东亚的安全格局,面对这样的变化,任何掉以轻心都可能付出代价。
看完大阅兵,西方媒体终于集体承认一个现实,4个字让美欧军方鸦雀无声从美国外交
【13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