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在古代一件破棉袄,都能典当换银子?因为连《西游记》里的红孩儿,见了唐僧的包裹都说,“这准是和尚的破衣服”,让小妖洗干净留着补衣裳。 连妖精都不扔破布,可见古代布料多金贵。 在过去的农村,棉被更是全家最值钱的东西,常常一家人就一件棉衣,谁出门谁穿。更多人家连正经棉被都没有,被子里塞的全是芦苇、茅草,凑活挡寒。这都是因为棉花太少了。 南北朝时棉花才传入中国,却只在边疆种植,直到宋末元初才慢慢进内地。明朝朱元璋下了硬命令:有五亩地的农户必须种半亩棉花,种棉能减税,县令的考核也和种棉挂钩。 可即便这样,棉花仍不够用,大部分要优先做军用品,明朝的棉甲是士兵“防弹衣”,用浸湿压实的棉絮夹铁片制成,能挡早期火枪铅弹,比铁甲的防御力还高。 棉花产能有限又要供军队,价格自然飞涨。康熙年间,一斤棉花五十文,道光时涨到二百文,能换四斤猪肉。《水浒传》里打架要脱衣服,也是怕撕破了赔不起。 现在大家不愁穿衣,多亏了聚酯纤维。别嫌它是“塑料”,要是没这种便宜又能大量生产的面料,好多人可能还得为穿衣服犯愁!
凭什么在古代一件破棉袄,都能典当换银子?因为连《西游记》里的红孩儿,见了唐僧的包
烈火科学风暴
2025-09-11 12:43:50
0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