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渡赤水的伟大征程中,有一个细节令人惊叹不已,它展现了毛主席非凡的智慧与坚韧不

体元说球 2025-09-11 00:40:09

在四渡赤水的伟大征程中,有一个细节令人惊叹不已,它展现了毛主席非凡的智慧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遵义会议已然召开,红军也已完成两次渡河,但此时毛主席仍未完全掌握红军指挥权。1935年3月10日,林彪和聂帅急电中央,建议攻打打鼓新场的王家烈部队。 此前遵义战役进展顺利,娄山关战斗更是威名远扬,全军士气高昂。中央大多数人都认为此计划可行,朱德总司令也表示赞同。众人皆觉得打鼓新场是黔北首镇,又是通往毕节的要塞,且黔军相较国民党中央军更容易对付,拿下打鼓新场有利于红军拓展川滇黔边根据地。 然而,唯有伟人独具慧眼,认为贸然进攻可能会遭到优势敌军的包围,他坚决反对这一计划。但在当天的集体会议上,所有人都不支持毛主席的主张。毛主席心急如焚,以辞去前敌司令部政委相要挟,却未能改变局面,反而被集体表决撤销了政委职务。当时与会者直言:“少数应该服从多数,你不干就不干。” 换作他人,或许此时早已心灰意冷,选择放弃。但主席没有,他在当天晚上夜访周恩来,凭借着卓越的辩才和坚定的信念,硬是把周恩来说服了。随后,两人又一同去说服朱德。第二天,在周恩来和朱德的支持下,众人重新开会。这一次,毛主席凭借着深刻的分析和令人信服的论述,把所有人都说服了,大家一致决定放弃打鼓新场作战。 若是常人,此时或许会松一口气,觉得万事大吉了。但毛主席并未就此满足,他在会后深刻认识到,军事指挥不能总是机械地执行“少数服从多数”,二十多个人反复讨论,效率极其低下。于是,在他的建议下,12日又召开了一次会议,张闻天提议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领导小组,全权指挥红军行动,这便是著名的“新三人团”,此提议得到了一致通过。 这决定红军未来走向的三天会议,史称“苟坝会议”。从此,红军终于有了最核心的领导集体,找到了最正确的方向。从第二天开始,在教员亲自指挥下,红军各部通过一系列巧妙的行动,成功令蒋介石产生误判,向错误方向调动兵力,红军主力则趁机摆脱追兵,三渡赤水。直到此时,毛主席才真正掌握了最高指挥权,而四渡赤水这一军事史上的超神操作也由此进入了后半程。 这个细节之所以令人惊叹,是因为要指挥四渡赤水这样的伟大行动,不仅需要卓越的军事能力,还需要同样惊人的辩才和团结同志的能力。仅仅知晓四渡赤水的所有细节是远远不够的。 当所有人都否决自己,甚至撤销自己的职务时,主席却能在不到48小时的时间内,分三步实现逆转。第一步,在被否决和撤职后,用半个晚上的时间说服周恩来和朱德;第二步,用一天的时间说服整个中央红军高层;第三步,再用半天的时间,说服所有人放弃指挥权,将红军的未来交到他的手中。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朱老总没有进入三人团?其实,新三人团的组建完全是为了高效贯彻教员的意志。周恩来和王稼祥自认在军事方面不如毛主席,且都能坚决支持毛主席,这样的组合效率最高。 而朱老总此前数次与主席在战略上存在分歧,若他在三人团中,一旦出现分歧,将难以实现快速决策。况且当时许多将领对教员还持有怀疑态度,以朱老总的威望,若与主席产生分歧,将会对部队执行命令的坚决性产生不利影响。朱老总高风亮节,他深刻认识到这一点,选择相信自己的同志,毅然将指挥权放手。 周恩来、王稼祥以及中央高层的其他人,也都以大局为重,选择相信主席,放弃了自己手中的权力。尤其是周恩来,此前他是全军最后下决心拍板的人,主席原本是他的副手,如今主次易位,他却毫无怨言,坚决支持教员取代自己。这一切都是为了红军,为了中国,个人的得失在他们眼中根本不值一提。他们的胸怀和担当,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红军前行的道路,也铸就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0 阅读:38

猜你喜欢

体元说球

体元说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