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恐怕有点难度啊,而且不是一般的难!乌克兰国防部长什米哈尔在拉姆施泰因会议上表

天天纪闻 2025-09-10 18:39:58

这个恐怕有点难度啊,而且不是一般的难!乌克兰国防部长什米哈尔在拉姆施泰因会议上表示,因为俄罗斯正计划对乌克兰能源系统进行进一步打击,乌克兰迫切需要额外的 10 套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以及用于它们的导弹和其他防空系统。   俄罗斯这两年把乌克兰的能源系统当成了重点打击目标,玩的就是“精准拆家”。2025年2月那一周,俄军就发动了14次集群打击,专挑天然气设施和军工厂下手。   乌克兰能源部统计,从2022年10月到现在,能源基础设施挨了上千次炸,到今年5月,两个月内的遇袭中断事件就超过1200次。   2024年泽连斯基就说过,乌克兰几乎失去了全部火力和水力发电能力,全靠核能撑着。   俄军现在的打法越来越刁钻,以前用巡航导弹慢慢炸,现在高超音速导弹和喷气无人机轮番上。   9月8日那次袭击里,俄军的“匕首”导弹更是让乌军头疼,这种从米格-31战机上发射的高超音速武器,速度快到传统雷达预警时间被压缩到几分钟。   乌克兰空军就算拼尽全力,也只能拦住三成左右的来袭目标,剩下的导弹和无人机就跟雨点似的往能源设施上砸。   这种情况下,爱国者系统就成了救命稻草。但现在乌克兰手里的存货实在太少,德国前前后后给了3套,今年8月又承诺再给2套,加起来才5套。这点家当分散在乌克兰各地,就像在大地上撒了几粒芝麻,根本罩不住那么多关键设施。   英国那个“对武装暴力采取行动”组织统计过,要想有效覆盖主要能源节点,至少需要15套系统同时运转。什米哈尔开口要10套,其实是把账算得明明白白——现有基础上加10套,才能勉强形成防御网。   可这爱国者系统不是菜市场买菜,说要就能有。美国陆军自己手里能用的也就15套,还得分兵把守中东、亚太这些地方,能匀出来的少得可怜。   更麻烦的是导弹消耗,一套系统配齐得花10亿美元,每枚拦截弹差不多400万美元,乌克兰每天最少得打出去几十枚才能应付空袭。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今年开足马力也就生产600枚,就算全给乌克兰,也撑不了半年。他们计划到2027年把年产量提到750枚,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乌克兰现在就面临导弹库存告急的问题。   西方盟友的援助总是说得比唱的好听。这次拉姆施泰因会议上,美国宣布给5亿美元援助,里面确实有防空导弹,但仔细一看,大多是AIM-7、RIM-7这些相对老旧的型号,对付高超音速导弹有点力不从心。   泽连斯基会后说盟友承诺了19套防空系统,但谁都知道这数字里水分不小——德国刚宣布要花15亿欧元买300枚爱国者导弹,就算把其中一部分给乌克兰,最快也得等明年才能到货。   欧洲各国的日子也不好过。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早说了,本国现役爱国者系统不足10套,再往外拿就得危及自己的防御了。荷兰、西班牙这些国家要么装聋作哑,要么就说自己库存告急。   希腊在北约会议上干脆明说“实在匀不出来”,巴林王储更直接,被问要不要转交点爱国者,当场就以“本国防御需要”拒绝了。大家都清楚,防空系统是保命的家伙,谁也不想把自己的安全底牌交出去。   这背后是西方军工产能的大问题。雷神公司说一套爱国者系统从生产到交付得12-18个月,现在生产线全满,想插队都没门。美国陆军副参谋长明格斯在西点军校演讲时都坦言,美军现有防空系统已经抽无可抽。   更要命的是,美国今年7月还暂停了部分对乌军援,包括“爱国者-3”拦截弹,理由是库存只剩25%,低于五角大楼规定的最低标准。这边乌克兰急得跳脚,那边生产线上的导弹还得按部就班地造,这种供需矛盾把什米哈尔逼得在会上直挠头。   乌克兰现在的处境就像在打一场不可能赢的消耗战。俄军每天发射的导弹和无人机数量,是西方援助速度的好几倍。   现实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就算开足马力,到2027年才能年产750枚导弹,而俄军光是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年发射量就超过4000枚。这种产能差距意味着,就算西方现在全答应乌克兰的请求,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防空力量不足的现状。   北约军备年报里写得明白,成员国现役主力防空装备的平均剩余量已经不足20%,这种情况下援乌就像是拆东墙补西墙。   乌克兰的防空战就像一场和冬天赛跑的马拉松,一边是俄军越来越密集的导弹雨,一边是西方磨磨蹭蹭的援助。   什米哈尔在拉姆施泰因会议上的请求,与其说是向盟友伸手,不如说是发出警告:再不把防空系统送来,这个冬天乌克兰可能真的撑不住了。   而那些坐在会议室里的西方官员心里也清楚,这场赛跑的输赢,不光关系着乌克兰的冬天,更关系着整个欧洲的安全天平。只是明白归明白,真要拿出压箱底的家伙,谁都得掂量掂量。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