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徐志摩嫌弃张幼仪土气,但晚上却仍然跟她行“夫妻”之事,张幼仪晚年也曾回忆说:大婚当天,我们就圆房了,在英国时,虽然他白天不同我讲一句话,但晚上他仍然和我行夫妻之事…… 1920 年的伦敦冬夜,就在几个小时前,徐志摩从外面回来,连一句多余的话都没跟她说,径直走向了卧室。深夜里,他像往常一样与她行了夫妻之事,可第二天清晨,他又会恢复那副冷淡的模样,仿佛昨晚的温存只是一场错觉。 张幼仪晚年在《小脚与西服》中回忆这段往事时,曾无奈地写道:“大婚当天,我们就圆房了。在英国时,虽然他白天不同我讲一句话,但晚上他仍然和我行夫妻之事。” 这段看似矛盾的婚姻,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1915 年,18 岁的徐志摩对自由恋爱充满向往,可他的父亲徐申如却早已为他定下了一门亲事,女方是江苏宝山巨富张润之的女儿张幼仪。 徐申如之所以选择张幼仪,不仅因为张家家境殷实,更因为张幼仪从小接受传统教育,性格温顺懂事,是他心中 “贤妻良母” 的不二人选。 当时的徐志摩还在杭州一中读书,得知父亲的安排后,他激烈地反抗:“爹,我不要娶一个素未谋面的女人!我想要的是灵魂契合的伴侣!” 可徐申如态度坚决,拍着桌子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张家小姐知书达理,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如果你不娶,就别认我这个爹!” 1915 年 10 月 29 日,徐志摩与张幼仪在浙江海宁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上圆房时,他看着眼前穿着红嫁衣、低着头的张幼仪,心中满是抵触,却还是按照传统习俗完成了仪式。 婚后的日子里,徐志摩对张幼仪始终十分冷淡。他嫌弃张幼仪穿着传统服饰 “土气”,嫌弃她没读过多少书 “没文化”,甚至不愿意跟她一起吃饭。 有一次,张幼仪精心做了他爱吃的糖醋排骨,端到他面前时,他却皱着眉头说:“你做的菜跟你人一样,没什么新意。” 张幼仪听后,默默收回了盘子,躲在厨房里偷偷抹眼泪。 二、逃离与被迫同行:为何婚后出国又带张幼仪前往英国? 结婚仅一年,徐志摩就以 “出国留学” 为由,逃离了这段让他窒息的婚姻。在美国克拉克大学读书期间,徐志摩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文学创作中,几乎很少给家里写信,更别提给张幼仪单独写信了。 徐申如看着儿子对儿媳如此冷淡,心中十分着急,他多次在信中催促徐志摩:“你已经结婚了,要担起丈夫的责任,多给幼仪写写信。” 可徐志摩每次都以 “学业繁忙” 为由推脱。 张家不忍让张幼仪受委屈,所以就到徐家提要求,徐父以 “断绝父子关系” 相威胁让徐志摩接张幼仪过去。无奈之下,徐志摩只好妥协,给张幼仪写了一封简短的信,让她来英国。 1920 年 9 月,张幼仪怀着复杂的心情,登上了前往英国的轮船。当她在伦敦码头见到徐志摩时,他只是冷淡地说了一句:“跟我走吧。” 没有拥抱,没有问候,仿佛他们只是陌生人。 到达英国后,徐志摩带着张幼仪住在伦敦郊区的一栋公寓里。从那天起,张幼仪过上了 “白天形同陌路,夜晚却行夫妻之事” 的矛盾生活。 其实,徐志摩自己也很矛盾。他厌恶这段父母包办的婚姻,嫌弃张幼仪的 “土气”,可他又无法摆脱生理上的需求和传统婚姻的束缚。 他后来在给林徽因的信中写道:“我就像一个分裂的人,一边渴望自由,一边又被现实捆绑。” 1921 年,张幼仪发现自己怀孕了。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徐志摩时,她以为徐志摩至少会有一丝喜悦,可没想到,徐志摩却皱着眉头说:“我不想要这个孩子。” 张幼仪听后,心如刀割,她哭着说:“你怎么能这么狠心?” 徐志摩却冷漠地说:“我们之间本来就不该有孩子,这段婚姻早就该结束了。” 1922 年 2 月,徐志摩正式向张幼仪提出离婚:“我们离婚吧,这样对我们都好。” 张幼仪听到这句话时,彻底崩溃了,她哭着哀求:“为了孩子,我们好好过日子不行吗?” 为了逼迫张幼仪同意离婚,徐志摩甚至搬了出去,不再回家。张幼仪一个人怀着孕,在英国孤苦无依,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同年 3 月,张幼仪在巴黎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徐德生。可徐志摩连孩子的面都没去看,只是让朋友给张幼仪带了一封信,信中写道:“离婚之事,必须尽快解决。如果你不同意,我就永远不回来。” 看着襁褓中的孩子,又想到徐志摩的绝情,张幼仪最终还是同意了离婚。1922 年 11 月,两人在柏林签订了离婚协议,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起自由离婚案。 离婚后的张幼仪,并没有被生活打倒。她在柏林学习了德语和幼儿教育,后来又回到上海,担任了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的副总裁和云裳服装公司的总经理。 在感情方面,张幼仪后来遇到了苏纪之医生,两人相互扶持,一起度过了晚年。她对徐志摩的感情也逐渐释怀,她曾说:“我这辈子,最感谢的就是那段失败的婚姻,它让我学会了成长,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而徐志摩离婚后,还是没能追求到了林徽因,后来,他又与陆小曼结婚,可这段婚姻也充满了矛盾和争吵。陆小曼的挥霍无度、沉迷鸦片,让徐志摩不堪重负。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四处讲学、写诗,最终在 1931 年 11 月 19 日,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年仅 35 岁。
为什么鲁迅当年以一己之力喷了整个整个文化圈?说白了还是他们私德有亏。你以为冰
【216评论】【18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