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日前发起了俄乌战争三年多来规模最大的一轮袭击,出动810架自杀式无人机、4枚弹道导弹及9枚巡航导弹,首次击中基辅政府大楼,现场浓烟视频全球传播,造成4人死亡、44人受伤。此前,泽连斯基曾称“只要未丢全部土地就是乌克兰赢”,乌国防部情报局预测明年年底前战争结束,其近期发言也从“急需弹药”转向强调“自主制造能力”“胜利路线图”,与以往诉求明显不同。
但基辅遇袭暴露关键现实:俄罗斯军工生产已进入规模化输出阶段,打击范围、频率及力度均显著升级,此前对乌政府核心建筑的打击克制正在打破。事实上,泽连斯基长期寄望于俄社会先崩溃、西方援助持续及普京不全面动员,其宣称“乌军60%武器为国产”,本质是向美欧传递“未垮台”信号以争取更多支援;而基辅防空系统被击穿的现状,凸显乌克兰战争持久力高度依赖外部援助。
此外,特朗普近期放话拟对俄启动“第二阶段制裁”引发关注,但制裁中国的可能性极低:一是中国战前即稳定采购俄能源,无转口炒作行为,与印度“战后投机买油转卖”情况不同;二是美国担忧制裁倒逼中俄印抱团,加剧自身全球战略被动;三是美西方对俄制裁已呈强弩之末,俄油出口创新高,第三方“中间商”众多,制裁效果有限,特朗普表态更可能是面向选民、乌欧的政治表演。
当前,普京仍握有多张底牌:能源方面,俄作为全球重要油气供应国,通过转向印度等第三方买家维持出口收入,持续为战争输血;人口与军工上,俄人口基数是乌的三倍多,战时生产能力全面激活,弹药产量远超开战初期,具备长期消耗战能力;军事行动上,三年半来首次打击乌政府大楼,仍属克制范畴,更密集打击、扩大地面行动等选项尚未动用。总体来看,俄乌冲突仍在升级,远未抵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