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贸易战失败,美国会不会选择用武力摧毁中国?美专家认为,如果美国输了这场贸易战,特朗普大概率会考虑战争选项。因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考虑到对手是中国,以美国目前的军力,胜算不大,所以精于算计的特朗普,不太可能冒这样的风险,这不符合他的商业思维。[凝视] 中美贸易战进行了几年,双方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从数据来看,这场经济博弈的结果远比当初预想的复杂。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期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从1360万吨锐减至325万吨,降幅达76%,同期,巴西趁机扩大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5340万吨增至6910万吨。 2019年中国对东盟贸易额首次超过对美贸易额,达到6418亿美元,到2021年,这一差距进一步拉大,东盟稳坐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 关税影响在美国国内同样明显,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报告显示,加征关税让美国消费者每年多支出约800亿美元,从洗衣机到钢铁,价格普遍上涨5%—25%不等。 通用汽车2019年在华销量跌至309万辆,比2017年峰值减少约100万辆。福特的情况更严峻,2019年在华销量仅为56万辆,同比下降26.1%。 华为遭遇制裁后,全球5G设备市场格局发生重塑,爱立信和诺基亚在某些区域重新获得份额,但华为依然保持了相当的市场地位。 芯片短缺问题在疫情期间暴露无遗,美国汽车制造商被迫减产,通用汽车2021年因芯片短缺损失了约200万辆产能,这让人们重新审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 从投资数据看,中美相互投资确实在下降,荣鼎集团的统计显示,2021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降至115亿美元,较2016年峰值460亿美元大幅缩水,美国对华投资也从高点回落。 然而贸易往来的韧性超出预期,即便在各种限制措施下,202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仍达到755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说明两国经济联系的深度。 制造业回流美国的进展缓慢,麦肯锡的研究显示,只有约6%的中国制造商考虑将产能迁回美国,更多企业选择转移到东南亚或墨西哥。 美联储的数据反映了另一个现实:美国通胀率从2021年开始持续攀升,一度突破7%,虽然原因复杂,但贸易战推高的商品价格确实是影响因素之一。 中国方面的应对策略也在调整,2020年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覆盖了全球约30%的GDP和人口,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市场选择。 技术创新的步伐在挑战中反而加快,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领域的投入大幅增加,2021年中国研发支出达到2.8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2.44%。 从企业层面看,适应能力强的公司找到了新机会,小米在欧洲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不足3%增至2021年的约24%,部分弥补了其他市场的损失。 尽管存在各种不确定性,中国依然吸引了大量外资,2021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达1735亿美元,增长14.9%。 供应链重构正在进行,但过程比预想的漫长,苹果虽然在推进供应链多元化,但中国制造的iPhone比例仍超过90%。完全脱钩在短期内并不现实。 贸易战让所有参与者都重新思考全球化的模式,单边主义能否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市场已经给出了部分答案,未来的经贸关系可能更加多元化,区域化特征也会更加明显。 经济规律往往比政治意愿更有决定性,在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中,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越来越难以奏效,合作共赢虽然老生常谈,但仍是最符合各方利益的选择。 你认为中美经贸关系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过程中,哪些行业和地区会成为新的受益者?欢迎分享你的观察和判断。
如果贸易战失败,美国会不会选择用武力摧毁中国?美专家认为,如果美国输了这场贸易战
优优谈过去
2025-09-09 15:42: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