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地震,四川一21岁女教师被埋进废墟,身体断成三截,救援人员赶到时,发现她用身体死死护住一个东西,看清后,在场的人无不泪目......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动山摇。 霎时间,山河破碎,无数生命被卷入深渊。 在什邡市龙居中心小学轰然倒塌的教学楼废墟下,一位年仅21岁的英语教师向倩,以身躯为盾,护住了什么东西? 当救援人员找到她时,她的身躯已断为三截,腹部被钢筋穿透,却依然保持着守护的姿势。 这位踏上讲台不足一年的年轻师者,用最惨烈而壮美的姿态,诠释了“师者”二字的千钧重量。 向倩出生于1987年,成长于一个教育世家。 她的父亲是当地一位受人尊敬的副校长,家庭的熏陶让她自幼便对教师充满了向往。 2007年,她从绵阳师范学院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公招考试,成为什邡市湔氐镇龙居中心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 她热爱生活,喜欢写作、绘画和音乐,总爱穿着一双粉红色的凉鞋,笑起来格外甜美,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小向姐姐”。 她甚至为了保护好嗓子教孩子们唱英文歌,克制着自己作为四川人吃辣的习惯。 2008年5月12日午后,向倩正如往常一样,在六年级三班的教室里带领学生们朗读英语课文。 然而,突如其来的剧烈震动打破了这份宁静。 根本来不及反应,日光灯和天花板开始坠落。 面对大家的恐慌,向倩展现了惊人的冷静与勇气。 她的第一反应不是自行逃生,而是立即大声指挥学生撤离。 她迅速组织学生打开教室前后门,疏导孩子们有序向外奔跑。 在生死时速的十几秒里,她声嘶力竭的呼喊成了孩子们逃生的指引。 当时,向倩的位置离教室门口最近,若她只想自己逃生,生还的希望极大。 然而,当多数学生涌向操场时,她回头发现教室角落还有三名学生因极度恐惧而瘫软在地,无法动弹。 没有丝毫犹豫,已接近安全地带的向倩逆着人流冲回剧烈摇晃、即将崩塌的教室深处,扑向那三名吓呆了的孩子。 她试图用自己的身躯将他们护住,并带离险境。 就在这一刹那,整座教学楼轰然倒塌,向倩和那三名学生被瓦砾无情吞噬。 灾难发生后的那个夜晚,大雨滂沱,救援工作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紧张进行。 5月13日晚9时许,救援人员在一片废墟下发现了向倩。 那惨烈而悲壮的一幕,让所有经历生死考验的硬汉都为之动容、泪流满面。 她的身体已被坠落的水泥板砸成三截,一根粗大的钢筋穿透了她的腹部。 然而,她的双臂却呈环抱姿势,死死地护着身下的三名学生。 由于她抱得极其紧,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处理才将孩子们取出。 现场所有的救援人员无不肃然起敬,自发地向这位年轻的女教师敬礼。 而向倩的父亲向忠海同样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其他学校巡查安全。 得知龙居小学受灾严重后,他心急如焚,多次拨打女儿电话均无法接通。 他冒着大雨骑摩托车赶往学校,面对已成废墟的校园,内心充满了不祥的预感。 当最终确认女儿遇难的噩耗,并亲眼见到女儿牺牲的惨状时,这位父亲老泪纵横。 他抚摸着女儿冰冷的脸庞,哽咽着说道:“我可以理解,作为教师,应该这样!应该这样!” 这句话里,既有撕心裂肺的痛楚,也饱含着一位老教育工作者对女儿恪尽职责、舍生取义的理解与骄傲。 救援过程中,向倩的英雄事迹迅速传开,感动了无数人。 她被追授为“抗震救灾感动中国师德标兵”、“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她的故事被写进教材,拍成电影,成为诠释师德与大爱的永恒丰碑。 如今,龙居中心小学早已在废墟上重建。 但向倩的精神从未离开,她像一座无形的灯塔,照耀着后来的教育者,提醒着他们“师者”的责任与担当。 每年5月12日,都有人来到学校纪念角或通过其他方式缅怀她,献上鲜花与敬意。 向倩牺牲时年仅21岁,人生画卷才刚刚展开。 她或许还没来得及体验许多人生的美好,但在生死考验面前,她做出了最伟大的抉择。 她用最宝贵的生命,守护了她深爱的学生,也用最壮烈的行动,为她短暂的职业生涯写下了最光辉的注脚。 她证明了英雄并非天生无畏,而是在危难时刻,源于爱与责任的勇气超越了本能的热爱。 向倩老师,这位永远年轻的“小向姐姐”,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她的精神光芒,穿越时空,永不泯灭。 主要信源:(环球网——9年前,有人疯狂阻止海外华人为汶川地震捐款,目的何在?)
2008年,汶川地震,四川一21岁女教师被埋进废墟,身体断成三截,救援人员赶到时
炎左吖吖
2025-09-09 10:44:38
0
阅读: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