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想不通:普京不求中国出手相助,却对中国“史无前例”大方。8月21日,俄方发出声明,如果美方停止中方C919发动机供应,那俄方将在中国有需求的情况下进行发动机供应,这番话可谓是让美西方想不通了,毕竟普京这么做有些大方了。要知道,发动机的相关产业技术,算是高端产业当中的关键所在,一旦俄方决定提供支援,美西方的针对制裁,基本就要宣告失去效用,针对客机领域的发展,美方也无法占据优势。 在俄乌局势如此焦灼的情况下,双方还在寻求通往谈判的道路,俄方没有请求中国出手,又或是落实他们之前提到的五常会议,但出手却这么大方,难免美西方感到疑惑了。 但经过上合峰会跟九三阅兵后,这种态度就不难理解了,因为中方也在逐渐转型,从技术获取来到技术输出的阶段,俄方明显看到了中方快速发展带来的诸多成果。 单单从俄方要支援的发动机来说,中方就已经取得了不少突破,而且中方的发展速度已经让其开始奋起直追,从长期角度分析,客机领域是迟早会获得国产发动机的。 换言之,俄方因为零部件短缺艰难发展的客机领域,其实可以跟中国达成更多的合作,进而取长补短,各自都能迎来发展机遇,毕竟中方目前对美西方发动机确实存在依赖性。 短期内也不可能说直接开发好发动机,这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如果有了俄方的帮忙,那对双方来说都是促进市场的良好朝向,而这个问题之所以出现,主要是美西方干涉。 从美俄会谈刚刚开始的时候,特朗普就开始反复强调立场问题,也就是降低中俄合作期望,让俄罗斯将市场供应链转移到美方,比如购买美国设备等等,可见美方还是想着分化合作。 问题在于俄方对美西方的警惕性很高,不认为美西方的承诺能够落实,再加上黑海协议的教训,普京更是不相信美方给出的合作协议,这就让美俄会晤提及的阿拉斯加合作遥遥无期。 反观中俄合作,则是有着充分的基础,能够在平等合作体系下展开对话,如果放弃这么稳定的合作关系,去选择风险极大的美西方外交模式,那无疑是增加贸易风险。 所以美西方想不明白很正常,毕竟美西方惯有的态度就是傲慢贸易,美方向来秉持双标态度,自己能够以补贴手段增加产业竞争力,放到其他国家身上就是不正当贸易。 在这种情况下,美西方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自然也就看不到贸易当中的平等合作基础,不过,在欧洲同样遭遇过美方的关税制裁后,他们的思维模式有了一定转变。 目前,中俄合作持续深化,在技术层面实现互补很正常,如果美西方依旧不能改变过往的思维,那最终头疼的还是他们自己,甚至会让他们在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 参考资料: 俄技术集团:准备在有需求的情况下向中国提供俄制航空发动机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啥情况,乌克兰前外长连夜出逃,自称遭到泽连斯基打压。乌克兰前外长库列巴向外界透
【19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