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我是乌克兰的历史罪人!”中国当年的决定是何其正确与伟大!1900多枚核

小加娱的史书 2025-09-08 17:32:10

克林顿:“我是乌克兰的历史罪人!”中国当年的决定是何其正确与伟大!1900多枚核弹头,究竟是财富还是负担?每年维护费高达几亿美元,对彼时的乌克兰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留着这些武器,成本高得吓人,核弹头得定期检查,导弹需要专用燃料库,轰炸机后勤更是烧钱。   乌克兰那时候连民生都顾不过来,哪有余力搞军备竞赛?国际社会也盯着,美国推了个援助计划,条件是去核化,等于拿钱换安全。   乌克兰自己也不想当核大国,1990年就声明不接受、不生产核武器,摆明想靠外交稳住局面。   1992年开始,乌克兰跟美国、俄罗斯谈,导弹拆了,弹头运回俄罗斯,技术细节和政治博弈夹杂着,折腾了好几年。   1994年签了个三边声明,乌克兰同意把弹头全送走,美国给经济援助,俄罗斯拿铀燃料补偿,这买卖听起来划算,乌克兰卸下包袱,还能拿点资源搞建设。   中国在这事上态度很清楚,作为核不扩散的坚定支持者,1992年加入条约,强调核武器只能防身,不能用来扩张。   乌克兰去核化时,中国支持国际机制,确保过程公开透明,防着核扩散风险,这态度不光负责任,还给其他国家做了榜样。   这事花了七年,全球核弹头总数少了,安全感多了点,乌克兰还因此拿了不少援助,美国掏了3亿多美元帮着拆导弹,俄罗斯给了燃料,核电站还能接着用。   乌克兰要是硬留核弹头,90年代的经济估计更惨,国际援助也没戏。   俄罗斯还可能早早动手,把威胁掐掉,反观中国,核政策一贯稳扎稳打,强调最小化、防御性,拒绝军备竞赛。   在乌克兰危机里,中国谴责核威胁,呼吁和平解决,推核大国对话,防扩散风险,这思路让全球核秩序更稳。 乌克兰的去核化有得有失,好处是强化了不扩散规范,让小国看到外交也能换安全,坏处是战争暴露了保障的脆弱。   西方得反思,空口承诺不顶用,北约成员资格或者多边机制才更靠谱。   中国的经验告诉大家,核武器得服务和平,不是霸权工具,乌克兰这事提醒全世界,核武器是负担,也是筹码,想让核阴影散去,靠的是大家一起努力,把安全承诺做扎实。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

0 阅读:46
小加娱的史书

小加娱的史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