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兵血:虽各朝都有,但大明最厉害。啥叫“喝兵血”?其实就是中上层军官将原本应该发

白翠评历史 2025-09-08 15:39:11

喝兵血:虽各朝都有,但大明最厉害。啥叫“喝兵血”?其实就是中上层军官将原本应该发给底层士兵的“工资”,想方设法放到自己腰包里面去的行为。 真要说起来,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种恶劣行为哪朝哪代都有,但大明王朝真的是独一档的存在。 它究竟有多特殊呢?特殊就特殊在,大家都知道有问题,就是改不了! 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从正德到崇祯朝130多年,居然发生了六十多次兵变事件,这还只是太平时候,要是放到战乱频仍的明末,士兵哗变更是家常便饭。 难道明朝的皇帝、官员不知道提高士兵的生活水平才能换取他们的忠心么?其实庙堂上的人清楚的很,只是规定落不到实处。 按照相关规定,大明的朝廷会让士兵屯田。 士兵在朝廷分配的土地上耕种,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所谓的“正粮”归上级调用,剩下的作为所在地官兵的口粮。 从理想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做到了“屯田戍边两不误”既能抵御外敌,自己还有口粮可以吃,是个双赢的局面。 问题在于,朝廷的胃口太大,要求官兵承受的份额比例太高,给士兵剩下的口粮实在是少得可怜。 赶上太平年景还好,要是遇到荒年,或是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时,基层士兵辛苦耕作,所得却极其微薄,有时候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尤其令人难过的是,面对官僚阶层的层层盘剥,士兵们的呐喊是很无力的,有时候甚至连他们的上级都看不下去了。 例如在宣德年间,有一位叫王骥的官员就公开批评过这种行为:“天下各处的军官,只关心怎样养肥自己,采用种种手段让戍边的士兵缺衣少穿,四处逃亡!” 明朝的天下并不太平,它经常遭到残元势力的入侵,原本,这些守卫边关的将士是统治者很重要的依靠,现在他们自己都不堪盘剥选择逃亡,大明的江山自然会摇摇欲坠。 不过,宣德年间的大明毕竟还是一个盛世,到了明末,这种现象就更加严重了。 当时的明朝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山海关以外,女真人为主的后金政权的兵锋正盛,关内则天灾人祸不断,要命的是,这种时候宁远城又发生了兵变。 这场兵变发生于崇祯元年,一群被欠了四个月工资的士兵在领头人张正朝、张思顺等人的带领下攻破了幕府,将当地的巡抚毕自肃等人给扣下来了。 毕巡抚是贪官么?不是,他也很心疼这些士兵, 在过去的几个月给京城打了好几封报告,可惜都没有效果。 后来,这位毕巡抚羞愧交加,干脆自尽身亡,宁远兵变最终也被袁崇焕给平定了。 但是,对于明朝来说,欠薪与兵变是一个整体性的问题,这时候已经没有什么办法去处理了,不久之后,明朝就走向了灭亡,可以说这个问题伴随了明王朝的全过程。 参考资料: 大众新闻 《明代兵变:与欠饷贫苦如影随形》

0 阅读:47
白翠评历史

白翠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