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副师长赵连玉从越南战场返回祖国的途中,不幸被狙杀,搜查后,竟发现这

海边观潮客 2025-09-07 23:40:17

1979 年,副师长赵连玉从越南战场返回祖国的途中,不幸被狙杀,搜查后,竟发现这个狙击手是一位 “当地农民”。 话说对越自卫反击战 1979 年 2 月 17 日开打,赵连玉调到东线,当 53214 部队副师长,率 376 团执行穿插任务。部队从广西出境,穿越丛林推进高平地区,越军利用地形打游击,我军硬是正面推过去。 赵连玉副师长当时带着部队完成任务往回撤,一路上都提着心。越南那片林子密得很,草比人还高,随便哪个树后、石缝里都可能藏着敌人。那天他正走在队伍前面,突然一声冷枪,人就倒下去了。战士们急得红了眼,顺着枪声方向搜,最后在一棵大榕树后面揪出个穿着粗布衣裳、脚踩草鞋的人,看着跟当地种地的农民没两样,可他手里还攥着带血的狙击枪。 后来才知道,这所谓的 “农民” 根本不是普通老百姓,是越军专门培训的 “民军”。他们平时扛锄头种地,打起仗来就拿起枪躲在暗处打冷枪,比正规军还难防。这些人熟悉地形,知道哪块石头能藏身,哪条小路能绕到我军身后,我军不少战士都栽在这种 “隐蔽袭击” 上。 这事其实也提醒着,战争从来都不是只靠硬拼就行。越军这种把平民身份和军事行动混在一起的打法,本身就挺不地道的 —— 他们利用 “农民” 的外表做掩护,模糊了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的界限,不光让我军在识别敌人时多了很多麻烦,也让当地真正的老百姓陷入了危险。 赵连玉副师长牺牲的时候才四十多岁,本来能跟着部队一起见证胜利,却倒在了回家的路上。现在想起来,当年的战士们在那样复杂的战场上拼杀,要面对的不只是明面上的敌人,还有这种藏在暗处的冷枪,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

猜你喜欢

海边观潮客

海边观潮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