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偕夫人郭德洁自美国返回中国,周恩来总理亲率诸多民主党派人士前往迎接,隆重的欢迎仪式背后,是一段曲折又意义非凡的人生故事。 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精锐尽失,毛主席着手部署解放全中国的战略,此时身为国民党“代总统”的李宗仁,为保半壁江山,向中共提出和谈。而在和谈前,毛主席便已做好渡江准备,毕竟二战后世界上东西德、南北朝鲜等分裂局面的存在,绝非中国想要的未来。不过,毛主席向来秉持和平理念,仍带着十足诚意与李宗仁谈判,并提出著名的八项条件。 李宗仁虽被推为“代总统”,但蒋介石下野却未放权,李宗仁求和也未与蒋介石彻底决裂,他内心实际是打着“划江而治”的算盘。他派人拉拢宋庆龄、张澜等前辈,还请章士钊、邵力子去西柏坡游说毛主席,中共最终同意和谈,但也明确若李宗仁不答应条件就直接渡江。4月,张治中率南京方面代表团到北平,中共提出限国民党在4月20日前答复的八项条约,毛主席还表示愿请李宗仁来北平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但李宗仁秘书隐喻政权组成的提问,和毛主席“搞南北朝就是民族罪人的”的表态,表明划江而治绝无可能。最终,李宗仁在最后期限拒不签字,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随即发起渡江战役。 南京解放后,李宗仁先逃广州,后以就医为由前往美国,开启了长达16年流亡生活。在美期间,蒋介石罢免了他的副总统职务,李宗仁不懂英文,又要负担家庭及众多保镖开支,生活颇为艰难。但促使他萌生归国之意的关键,是新中国的逐步强大。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以顽强意志将美军从鸭绿江边击退至三八线,对印自卫反击战,解放军又以雷霆之势击败号称世界第三的印度军队,以及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这些都让李宗仁深感震撼,也让他看到了祖国的希望。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总理表示会尽可能接纳愿意回国的海外国民党人士,李宗仁就此看到了回国曙光。他通过秘书程思远向大陆传达意愿,并寄去所谓价值11万美元的名画试探,经鉴定这些画其实多为赝品,但毛主席却洞悉他的心思,还额外多给他一万美元,尽显理解与宽容。1963年,程思远再次与李宗仁密会,李宗仁明确提出想在国内定居。1965年7月12日,李宗仁搭乘瑞士客机,历经辗转,最终在周总理精心安排下安全抵达北京。 李宗仁一生对国家有两大突出贡献,一是指挥了台儿庄战役。1937年,李宗仁北上,不久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后来在台儿庄战役中,他亲自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惨烈的歼灭战,最终歼敌一万余人,这场胜利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空前大捷,为当时处于阴霾中的中国抗战带来了曙光。 李宗仁回国后,毛主席亲切接见,并表示对海外归来者都将以礼相待。在谈及职务时,考虑到李宗仁年事已高,且新中国当时军内职务的实际情况,毛主席并未对他委以重任,而是让他先安心调养身体。然而,1969年,李宗仁因肺炎、直肠癌等疾病,最终在北京离世,结束了他波折但又充满意义的一生。临终前,他在给毛主席的信中强调自己回国的道路走对了,也希望留在海外的国民党人能同他一样回归祖国怀抱。
1975年,蒋刚咽气,比蒋经国只大12岁的宋美龄就想独揽大权,没想到,一向憨厚的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