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项羽一直在赢,但是最终却输给了刘邦啊?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一生70多场战役从无败绩,最后却在乌江边自刎。 他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灭秦军主力,彭城之战3万精骑端了刘邦56万联军——这么能打的人,咋就输给了“混混出身”的刘邦? “项羽输得冤吗?”有人说他太轴,有人说他不会做人。今天咱们聊聊这位“战神”输在哪! 一、政治没入门:战场赢麻了,大方向全歪 很多人觉得,打仗厉害就能当老大?项羽用命证明:不行! 他灭秦后干了件“神操作”——恢复分封制。秦始皇刚搞的郡县制多香?全国统一管理效率高。项羽偏要学战国,把天下切成18块,自己当“西楚霸王”。这一分封,直接埋了三个雷: 第一雷:该封的不封,不该封的乱封。 刘邦本该当关中王(那地方“天府之国”,粮草足),项羽偏把他踹到巴蜀汉中。结果刘邦靠这地儿养精蓄锐,后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杀回关中。更气人的是,齐地的田荣、梁地的彭越这些实力派,项羽压根没给封地,逼得他们反了。最绝的是,他把投降的秦将章邯封到关中——这哥们儿在秦人堆里早臭了,百姓恨得牙痒痒。 第二雷:定都选错地儿。 刘邦占关中,萧何能“转漕关中,给食不绝”,粮草兵源源不断。项羽呢?放着“四塞之地”的关中不要,非要回彭城(今徐州),就因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这虚荣心害死人!后来被刘邦追着打,想回关中都没机会了。 第三雷:关键机会全错过。 历史给了项羽三次“团灭刘邦”的机会:第一次刘邦刚入关,项羽带40万大军能直接端他老巢,结果犹豫了;第二次鸿门宴,范增举玉珏暗示动手,他看刘邦装可怜心软了;第三次刘邦偷袭关中,项羽正忙着平齐地叛乱,等回过神,刘邦已经坐稳江山。 二、不会带队伍:人才全跑光,自己单打独斗 再强的个人,也干不过一支队伍。项羽输得惨,还因为他不会“带人”。 例子1:韩信的离开。 韩信最早在项羽帐下当“执戟郎”,就是门口站岗的。他给项羽提过不少战术建议,可项羽觉得“就你这小兵懂啥”,根本不听。后来韩信投刘邦,直接帮刘邦搞了个“北方战线”,灭魏、破赵、降燕、克齐,把项羽包了饺子。 例子2:陈平的背叛。 陈平一开始给项羽当都尉,结果项羽总怀疑手下,陈平怕被搞死,干脆跑了。到刘邦那儿,人家封他官,还让他管情报。陈平用反间计,几句话就让项羽怀疑亚父范增。范增气得说“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最后背疽发作死了。 例子3:彭越的敌对。 彭越在梁地本来有队伍,项羽分封没给他地盘,他干脆占山为王,专门断项羽粮道。后来刘邦封他梁王,他带着游击队跟项羽耗,把楚军饿得“兵少食尽”。 对比刘邦:韩信要封假齐王,刘邦当场骂完,转头就封真齐王;陈平被告黑状,刘邦先查清楚再道歉;就连“反复无常”的英布,刘邦都给封淮南王。 三、人心算崩了:赢了战斗,输了老百姓 战争表面拼刀枪,背后拼民心。项羽的“残暴操作”,早把百姓得罪透了。 屠城纵火: 打齐地时,项羽因为有人反抗,直接屠城放火。老百姓能不跑吗?反过来,刘邦打下来就“秋毫无犯”,百姓主动送粮送人。 弑杀义帝: 义帝是反秦的共主,项羽为了自己当老大,偷偷派人杀了义帝。这一下,刘邦抓住机会,跑到洛阳哭灵,说“天下人共立义帝,项羽杀了他,这就是反贼!”瞬间占了道德高地,诸侯纷纷站队。 英雄的终点,是成长的起点 项羽最后乌江自刎,喊着“无颜见江东父老”。其实他不是输给刘邦,是输给了自己的“不会转弯”。 他教会我们三件事: 方向比努力重要:光有能力不够,得看清大局;团队比个人厉害:会带人、肯分钱,才能走得远;人心比刀枪珍贵: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你好。 现在再看项羽,他依然是那个“不肯过江东”的英雄,但他的故事更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的短板,也照见成长的可能。 你觉得项羽最可惜的败笔是哪个?评论区聊聊~ #楚汉传奇# #项羽# #刘邦#
真正能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的十大猛将!第十名:哲别蒙古神箭手,是真正能在乱
【15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