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光刻机巨头:中国人太聪明了,对中国封锁西方企业先活不下去
这话可不是 ASML 高管随便客套,而是 2025 年半导体圈最实在的大实话。
之前美国还想着进一步收紧对华光刻机出口限制,结果 ASML 的首席技术官范登布林克直接在内部会议上捅破窗户纸:“继续卡脖子,中国只会更快搞出替代技术,到时候我们丢了全球 45% 的市场,哭都没地方哭!”
ASML 以前多牛啊,高端 EUV 光刻机垄断全球,一台卖 4 亿美金还得排队,中国企业想买都得看人家脸色。
可谁能想到,才短短几年,风向就变了 —— 不是 ASML 不想牛,是中国这边的突破速度,快到让他们坐不住了。
就拿上海微电子来说,2023 年刚交付 28 纳米浸没式光刻机的时候,还有人说 “这玩意儿勉强能用,跟 ASML 差远了”。
结果才两年,人家第二代产品就把良品率干到了 85%,不仅中芯国际、长江存储这些国内大厂纷纷下单,连东南亚的芯片厂都跑来采购。
要知道,28 纳米芯片看着不 “高端”,却是汽车、家电、工业设备的 “刚需品”,全球 58% 的 28 纳米以上芯片都产自中国,ASML 要是丢了这块市场,可不是少赚点钱那么简单。
更让西方慌的是,中国不只是在传统光刻技术上追,还在 “歪路” 上搞出了名堂。
北京理工大学研发的多电子束直写设备,直接刻出了 10 纳米的线宽;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纳米压印设备,能实现 5 纳米的图形转移。
很多行业根本不需要 2 纳米、3 纳米的芯片,有个 10 纳米、28 纳米就够了,中国这波 “精准打击”,直接戳中了 ASML 的 “软肋”—— 他们的 EUV 光刻机虽然先进,但成本高、维护贵,在成熟制程领域,还真不一定干得过中国的替代技术。
ASML 为啥这么急?看财报就知道了。2024 年他们总营收 163 亿欧元,中国客户就贡献了 62 亿,占比 38%,而且连续三年增速都在 25% 以上。
相当于中国市场养着 ASML 近五分之二的业务。要是真被彻底封锁,ASML 不仅丢了百亿订单,还得面临 “产量下降、成本飙升” 的恶性循环 —— 光刻机这东西,造得越少,单台成本越高,到时候他们想降价都难,很可能被其他企业趁机抢市场。
这些企业为啥敢 “顶风作案”?还不是因为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在高端科技领域,许多关键部件离不开中国元素。ASML的钨合金工件台依赖中国稀土永磁材料;蔡司的光学玻璃需用中国镧系元素;全球约90%的光刻机钼硅镜片涂层,皆产自中国。
这就有意思了:西方想卡中国的脖子,结果发现自己的脖子也被中国攥着,真是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国企业的 “反向创新” 更绝。华为 2024 年公开了个 “光刻计算协同设计” 专利,简单说就是用软件优化,把 28 纳米光刻机的精度 “逼” 到 7 纳米的水平,相当于给老机器装了个 “超级外挂”。
中科院更狠,研发的 “量子光源刻蚀” 技术,不走寻常路,用光子纠缠的特性突破了传统光刻的衍射极限,要是这技术成熟了,说不定传统光刻机直接就被淘汰了,就像当年数码相机干掉胶卷一样。
ASML 前 CEO 温宁克之前就说过:“美国的限制只会适得其反,中国最后肯定能造出自己的光刻机。
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有最多的工程师队伍,还有最大的应用市场 —— 这三样加起来,就像给创新装了个 “加速器”。
波士顿咨询有个报告说得挺实在:“再这么制裁下去,美国半导体企业可能会丢 18% 的全球份额,37% 的收入,最后把领导权拱手让给中国。”
其实说到底,全球化时代搞技术封锁,就像用堤坝挡海浪,短期可能有点用,长期来看,海浪只会越积越高,最后冲垮堤坝。
ASML 现在的警告,本质上是想让西方明白:“要么一起分蛋糕,要么谁都没蛋糕吃。” 中国从来不是想 “搞垄断”,只是不想被别人卡脖子,毕竟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里,心里才踏实。
现在再看这场光刻机博弈,真挺有意思的。以前是 ASML 说了算,中国企业看脸色;现在是中国这边突破不断,ASML 反过来担心丢市场。
这说明啥?不是中国 “运气好”,是中国人肯下苦功,能沉下心搞研发。就像当年搞两弹一星一样,只要认准了方向,再难的坎也能迈过去。
未来怎么样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西方想靠封锁拦住中国的科技发展,已经越来越难了。
毕竟,聪明又肯努力的中国人,从来不怕被 “卡脖子”—— 你越卡,我们越能搞出自己的东西,最后让那些想卡脖子的人,自己先慌了神。这波反杀,咱给中国科技点个赞!
参考资料:《中国制造2025》
东西南北中中中
再牛逼的技术,如果没有市场、没有用途,都是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