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何时能走出自己的寒王#【#A股股王更迭背后的科技重估#】近期,A股市场见证

大皖新闻 2025-09-06 12:45:55

#安徽何时能走出自己的寒王#【#A股股王更迭背后的科技重估#】近期,A股市场见证了一场历史性的“股王”更迭。

在AI算力狂潮的推动下,8月27日盘中,芯片龙头企业寒武纪股价超越贵州茅台,最高报1464.98元/股。

一天后,8月28日,寒武纪以1587.91元的收盘价强势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新“股王”。过于汹涌的涨势就连寒武纪都急忙出来发声明,“股票价格存在脱离当前基本面的风险”,并劝大家理性投资。

这家于2016年成立、2020年才登陆科创板并且连续多年亏损的企业,在今年上演了一场惊人的逆袭,成为资本市场最亮眼的科技明星,一举封神“寒王”。

9月1日,贵州茅台股价重新超过寒武纪,重返A股市场第一高价股。此后几天,受科创50指数样本及权重调整等多因素的影响,寒武纪股价开始大幅回落,甚至盘中一度跌至1200元/股之下。截至今天收盘,寒武纪股价收报1281.46元/股,较前一日收盘涨6.61%。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寒武纪和茅台仍是当前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唯二的“千元股”。尽管短期面临调整压力,但多数投资机构对以寒武纪为代表的科创成长板块的中长期走势仍然看好。

应当说,这场“股王”更迭的进程仍在延续。

这反映着资本市场对中国科技产业、高科技公司的体系化价值重估,而这场重估的底层逻辑,就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持续跃迁,特别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趋势不断被验证、确认。

寒武纪与安徽的缘分早已开始。

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不仅曾在中国科大就读,公司创立初期还有安徽企业参与投资,寒武纪也在合肥设立了子公司,这是对安徽创新资源优势的看重。

寒武纪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时代趋势与战略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如Wind的一份解读所称:“A股‘股王’更替折射出中国资本市场定价体系的重构,一个由科技创新与自主可控引领的时代正加速到来。”

在这一背景下,资本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科创领域聚集,科技创新不仅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更成为区域竞争力重塑的关键变量。

这对于“打科创牌”且不断深耕人工智能产业的安徽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全面发力,保持耐心,善用资本力量,才能将机遇真正转化为竞争力,在中国科技自主可控的新时代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安徽,能走出自己的“寒王”吗?

“中国版英伟达”

首先了解一下,爆火全网的寒武纪,是干啥的?

寒武纪最新半年报称,该公司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处理器芯片,其主营业务是应用于各类云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终端设备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因此,寒武纪也被众多网友称为“中国版英伟达”。

尽管寒武纪自2020年登陆科创板以来一直处于长期亏损状态,但近三年内,股价累计上涨超20倍。就在今年8月1日,寒武纪收盘价为689.1元/股。截至9月5日收盘,寒武纪股价达1281.46元/股,较前一日收盘涨6.61%。

而本次寒武纪股价一度成为A股之巅的直接原因便是该公司的一份“史上最好”的半年报。

8月26日晚,寒武纪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收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归母净利润为10.38亿元,扣非净利润9.13亿元,均实现了扭亏为盈。从营收结构来看,云端产品线贡献突出,占比高达99.6%,可见寒武纪在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对于营收的惊人增长,寒武纪半年报解释称,今年上半年,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续增长,该公司凭借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核心优势,持续深化与大模型、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头部企业的技术合作,凭借卓越的产品适配能力和开放合作的务实态度,以技术合作促进应用落地,以应用落地拓展市场规模。

经营业绩得到实质性突破成为股价飙升的催化剂。这也让寒武纪在8月28日晚紧急发布了一份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股价涨幅超过大部分同行业公司股价涨幅且显著高于科创综指、科创50、上证综指等相关指数涨幅,股票价格存在脱离当前基本面的风险”,并劝告投资者“理性投资并注意投资风险”。

与此同时,该公告也显示,寒武纪预计今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至70亿元。

东吴证券的研报称,寒武纪的产品不仅在大模型训练与推理、智能视觉、语音处理、推荐系统等典型AI场景中表现优异,还实现了在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多个重点行业的规模化部署,展现了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和行业渗透力。随着AI芯片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该公司有望依托不断扩展的产品布局和生态建设逐步抢占市场。

走到“舞台中央”

事实上,寒武纪一路走来,与安徽颇有渊源。

2001年,年仅16岁的陈天石便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之后又在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攻读博士。2016年,陈天石成立寒武纪,科大讯飞还曾参与寒武纪的投资。

陈天石曾说过:“合肥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与合肥有着深厚感情。”此外,寒武纪也在合肥高新区设立了全资子公司。

据安徽日报报道,2021年3月,安徽省政府主要领导与陈天石进行工作会谈,希望寒武纪公司发挥在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先发优势,带动更多产业链企业落户安徽,安徽将着力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开放应用场景支持,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正如5亿多年前寒武纪时期见证了生命形式的迅速涌现,寒武纪公司这个名字似乎也寓意着当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大爆发”。

从ChatGPT诞生到DeepSeek的火爆,人工智能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另一边,随着国产替代进程的不断推进,例如DeepSeek-V3.1近期正式发布,并提及适配下一代国产芯片架构,寒武纪自然成为受益者之一。

政策方面,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更是为AI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持。

华泰柏瑞基金称,时代的脉络会演绎成市场主线,近年来政策推动下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发展,不仅让相关板块迎来了业绩增长和估值提升,也让越来越多投资者意识到“人工智能+”不再是离我们较为遥远的概念,而是切实的、值得关注的未来趋势和投资方向。

这点在二级市场上也得到充分验证。除了寒武纪,像中芯国际等芯片半导体、算力算法方面的企业股价也不断抬高,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优质企业走到了资本市场舞台中央。

为增强寒武纪面向大模型的芯片技术和产品综合实力,寒武纪还计划推进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拟募集资金不超过39.85亿元,用于“构建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项目”并满足营运资金需求。

安徽能出“寒王”吗?

寒武纪不是一夜成名,真正的潜力还是靠长期的技术积淀、尊重产业规律和保持战略定力,最终迎来业绩的爆发。

资本市场有一个术语,名叫“戴维斯双击”,是指在低市盈率时买入股票,待成长潜力显现后,以高市盈率卖出,这样可以获取每股收益和市盈率同时增长的倍乘效益。

而这背后,需要的是在低谷时的冷静判断与长期主义的坚持,接受短期波动,实现价值长周期兑现。对于投资硬科技企业来说,尤需这样的远见和耐心。

中科创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米磊是“硬科技”概念的提出者,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硬科技最开始的5至10年,回报预期低于线性增长,可谓‘十分耕耘一分回报’,唯有耐心熬过蛰伏期,等它过了拐点,才能迎来爆发式成长,资本才能享受到硬科技发展的红利,没有耐心就会倒在黎明前。”

对于一直积极“打科创牌”、持续深耕人工智能产业,并且参与过寒武纪初创的安徽而言,能否走出一家属于自己的“寒王”式高科技公司?

面对资本逐浪科创的热潮,安徽应抢占发展先机,近年来安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做法便是如此。

目前,安徽不仅坐拥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资源,还培育出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等领域已形成显著优势。

作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一面镜子,安徽还有24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资本市场上的“安徽板块”日益凸显。近期,部分安徽科创板上市公司也动作频频。

8月28日,晶圆代工企业晶合集成公告称,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以深化国际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及国际品牌形象。

8月31日,全球最大的PCB(印刷电路板)直接成像设备供应商芯碁微装向港交所呈交了IPO(首次公开募股)申请文件,计划赴港二次上市。

此外,8月25日,中证指数正式发布中证智选安徽100指数,选取100只成长性较好、研发投入水平较高、市值代表性较强的安徽省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为市场提供更丰富的投资标的。

这是资本市场“配置安徽”的一个标志性动作。

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科技创新的大棋局正在重构。

寒武纪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这个属于硬科技的时代,每一个坚守长期主义的区域,都有机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当资本市场发现安徽、配置安徽逐渐成势,安徽更需要培育一家属于自己的“寒王”。

时与势,站在安徽一边。(江淮观察)

0 阅读:3
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

真相·真情·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