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一名女子在KTV点了一位男模陪酒,却在醉酒期间被对方诱导消费,累计金额高达40万元。事后女子察觉受骗,愤而找到该男模讨要说法。 杭州的夜色从来不会缺少故事,霓虹灯在钱塘江边闪烁,高档KTV的包厢里正上演着一场场金钱与欲望的暗流涌动。2024年初秋的一个周五晚上,38岁的外贸公司主管孙雯推开一家知名娱乐会所的大门,身后跟着两个闺蜜,高跟鞋敲击大理石地面的声音很快被厚重的包厢门吞没。她们原本只是想唱唱歌、喝点酒,缓解一周的工作压力,却没想到一脚踏进了消费陷阱的旋涡。 包厢里灯光暧昧,巨型环形沙发围着大理石茶几,屏幕上的MV光影流转。孙雯熟门熟路地点了六瓶蓝带啤酒,账单已经跳到两万三。她还特意叫来了“老熟人”阿宇——一个梳着油头、身高一米八的男模,过去一年里,这位24岁的年轻人已经陪她消费了四十多万。阿宇笑着递过话筒,顺手开了一瓶香槟,气泡在杯子里升腾的样子让孙雯眯起了眼睛。 酒过三巡,场面渐渐失控。阿宇拿着酒单凑到孙雯耳边:“姐,今天有刚到的人头马路易十三,要不要尝尝鲜?”孙雯醉眼朦胧地点头,完全没注意对方在单子上快速勾选了两次。等到第二天早上被短信提示音吵醒,她看着手机屏幕上四万三千元的消费金额,整个人都僵住了——那两瓶标价每瓶一万二的洋酒,她根本没有印象。 更让她心寒的是,当她试图联系阿宇时,发现微信已经被拉黑,电话也始终无人接听。KTV经理拿出监控录像,显示孙雯确实在点菜单上签了字,虽然画面里的她明显已经东倒西歪。“阿宇不是我们正式员工,”经理面无表情地解释,“他是合作平台的陪侍人员,消费都是自愿的。” 就在孙雯为此焦头烂额时,杭州城西的另一家KTV里,43岁的张丽正在经历更荒唐的遭遇。她原本只是参加闺蜜的生日聚会,却在服务员暗示下点了两个男模陪玩。第二天醒来发现银行卡被刷了六十万,其中还包括十几瓶号称“限量版”的威士忌。她丈夫曹先生气得脸色发青,冲到KTV理论,却被告知所有消费都是“明码标价”,甚至还出示了张丽抱着男模合影的照片。 这些看似荒唐的消费纠纷背后,藏着整套成熟的套路。据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发布的消费警示,某些娱乐场所会专门培训陪侍人员的话术技巧,利用顾客醉酒或情绪高涨状态诱导消费。常见手法包括:频繁更换酒杯让顾客失去计数概念,将平价酒水倒入高端酒瓶冒充,甚至直接代客签字。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陪侍人员往往游走在法律边缘。他们大多挂靠在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与KTV只是合作关系,一旦发生纠纷,娱乐场所可以轻松推卸责任。而像阿宇这样的资深男模,往往掌握着大量客户资源,月收入轻松过十万,有些甚至开着保时捷上下班。 从法律层面看,这类案件维权异常艰难。《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欺诈行为可撤销交易,但需要证明对方存在主观恶意。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冷静期”制度并不适用于娱乐消费,顾客往往在酒醒后才发现追悔莫及。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程律师指出:“醉酒状态下的签字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很大争议,通常需要结合监控录像、证人证言等证据综合判断。” 孙雯最终选择了妥协。在市场监管部门调解下,KTV退还了部分酒水费用,阿宇也通过中间人送来一束道歉鲜花。但她在接受采访时苦笑着说:“以后再去KTV,估计得带着律师和醒酒药了。”而张丽的丈夫则选择了曝光,他拍摄的KTV内部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却因为涉及隐私保护问题被迫删除。 这些事件折射出夜场消费的灰色地带。据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2024年全省KTV行业营收突破200亿元,其中酒水消费占比高达75%。而杭州市消保委发布的《夜间经济消费安全报告》显示,娱乐服务类投诉同比上涨32%,其中涉嫌诱导消费的投诉占四成以上。 2025年初,浙江省推出《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娱乐场所安装消费提示系统,对高额消费实行二次确认机制。杭州市还试点建立了娱乐行业黑名单制度,将存在严重欺诈行为的商户和陪侍人员纳入信用监管。但真正要规范这个行业,或许还需要更漫长的过程。 夜幕降临,杭州的KTV又开始灯火通明。只是不知道还有多少消费者,会步孙雯和张丽的后尘,在醉意朦胧中签下让自己后悔莫及的账单。 【消息源自:《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消费维权典型案例通报》2024-11-05 浙江日报】 【消息源自:《夜间经济消费安全调查报告》2024-08-12 杭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消息源自:《浙江省娱乐场所经营行为规范》2025-01-15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浙江杭州,一名女子在KTV点了一位男模陪酒,却在醉酒期间被对方诱导消费,累计金额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9-06 06:21:06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