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大教授钱理群和妻子同时患癌,而妻子更是被告知只有4个月的生命了。她

牧童的娱论 2025-09-05 16:33:12

2018年,北大教授钱理群和妻子同时患癌,而妻子更是被告知只有4个月的生命了。她没有哭,没有绝望,淡定地说:“稍等,让我安排一下后事。”接着勇敢的做了四件出人意料的事。 那天,北大教授钱理群陪着妻子崔可忻走进医院的肿瘤科,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带着淡淡的冰冷感。 医生面色凝重地将检查结果摊开在桌面上,指尖敲击着桌面,像在提醒他们,接下来的一切,将与以往截然不同。 钱理群侧过身,看向妻子,想从她的表情中找到一丝安慰,却只见她神色平静如水,眼神里没有恐惧,也没有惊慌,仿佛早已预见了这一刻的到来。 医生开口,声音低沉而沉重:“可忻,你的病情很严重,经过详细检查,我们评估剩余的生命可能只有四个月左右。” 话音落下,整个房间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寒意冻结。钱理群心中一震,眼睛一热,几乎想要哽咽,却被妻子的一句话打断了。 崔可忻接过诊断书,轻轻放在手心里,指尖微微发白。她没有哭,也没有表现出一丝恐慌,只是微微吸了口气,目光坚定地看向钱理群:“稍等,让我安排一下后事。” 话语简短,却带着一种让人心头震颤的镇定与冷静。钱理群愣住了,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惊讶、心疼,还有深深的敬佩。 崔可忻开始在脑海中快速理清一切:家里的生活安排、孩子的教育、丈夫的工作、朋友的告别…… 她的思绪如同闪电般有条不紊地划过,却没有一丝慌乱。 她转向丈夫,轻声道:“钱理群,你不用担心我,我希望你能继续工作,继续你的研究。剩下的日子,我自己会安排好,不让你为我分心。” 钱理群握住她的手,手指微微颤抖,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坚毅传递过来的力量。他喃喃地说:“可忻,你为什么这么镇定?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崔可忻微微一笑,眼角闪过一丝温柔:“因为我明白,人生总有无法掌控的事情,但我们能掌控的是态度。我不想浪费时间在恐惧上,而是想把剩下的时间过得有尊严、有意义。” 她随后开始列出安排事项。 她的第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是果断选择不接受手术,也不进行化疗。面对亲朋好友的劝说和医生的建议,崔可忻没有犹豫。 她说,她想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余下的日子,而不是被医院和药物的繁琐折磨吞噬生命的最后光芒。 于是,她住进了社区康复医院,这里环境宁静,医护人员温和,她可以每天散步在院子的花园里,感受阳光洒在身上的温度,和每一棵树、每一片叶子慢慢告别。 她希望剩下的时间,不是病房里的消耗,而是生活的延伸。 社区医院里的每一位护士都记得她的微笑,即便病痛时不时袭来,她依然会和大家开玩笑,问问今天的天气,或者提醒年轻的护士们多穿点衣服,别着凉。 第二件事,是她迅速而有条理地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妥当。 崔可忻的家中收藏了许多书籍和资料,她将这些一一整理,给亲人留下明确的指示;她与朋友、同事约谈,把未完成的事务记录下来,细致到每一封邮件、每一个约定。 钱理群回忆说,崔可忻整理家务的场景就像她的人生一样,条理清晰而从容大方。“她用行动告诉我,人生可以短暂,但心可以很长。” 她甚至提前和子女沟通,告诉他们该如何面对未来,给他们写下几封信件,希望自己的离开不会让家人陷入无尽的痛苦与迷茫。 崔可忻处理家务的方式,没有丝毫的焦躁或恐惧,每一件事情都带着温暖与周到,让家人感到一丝安慰,也让他们慢慢适应了即将到来的离别。 第三件事,是她在自己生活的养老院——燕园,举办了一场告别演出。 崔可忻曾是北大话剧社的灵魂人物,舞台上的她光芒四射。即使身患重病,她仍然决定用最后的力量,站上熟悉的舞台,用表演和掌声向岁月告别。 第四件事,是她完成了自传《我的深情为你守候》——崔可忻纪念集。这本书不仅是对她人生的总结,也是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 书中,她写下了和钱理群的点滴生活:一起晨跑的清晨、一起看书的午后、一起讨论学术的夜晚。 最终,崔可忻用她的方式,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完整的句号,也为身边的人留下了无法磨灭的记忆。

0 阅读:0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