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去北京开会前,耿飚向军委下指示:不要给许司令员派专机了。 这件事发生在1982年春天,当时全国人大会议即将在北京召开,按惯例应该为许世友这样的高级将领安排专机。 然而军委秘书长耿飚却特意指示取消专机安排,要求许世友改乘民航前往北京,这个不同寻常的安排背后,藏着一段深厚的战友情谊和特殊的历史考量。 当时许世友将军住在南京中山陵8号,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他把院子里的草坪都改成了农田,种上了小麦、高粱、玉米和红薯等农作物,还修了一排猪圈养猪养鱼。 这位曾经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将军,晚年喜欢这种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他经常深入农村、学校、军队做调查研究,向地方党政机关和军区领导机关提出建设性意见。 当秘书李福海收到军委办公厅通知时,心里很是不安,他知道许世友自1955年授衔以来就一直享有专机待遇,这次突然取消恐怕会引起将军不快。 但出乎意料的是,当许世友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给玉米地施肥的他抹了把汗,咧嘴笑道,早该如此!当年打仗时,毛主席还和老百姓一起啃窝头呢。 许世友与耿飚的友谊可以追溯到革命年代,虽然许世友出身红四方面军,耿飚来自红一方面军,但两人因对武术的共同爱好而结缘。 许世友曾多次想与耿飚比试武艺,虽然耿飚总是婉拒,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情谊,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耿飚作为军委秘书长向许世友和杨得志下达作战命令,两位老将再次携手合作。 登机那天,许世友带的行李很简单,只有两个装满花生和红薯的竹篮,他笑着说要带给中央首长尝尝,南京的土比北京的甜。 这次看似普通的行程安排,实际上蕴含着深层考虑,当时社会上有些关于许世友的谣言,耿飚和杨尚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将军在公众面前露面,用事实打消不实传言。 许世友后来见到杨尚昆时,紧紧握住老友的手情真意切地表示,他凡事处处为自己着想,话虽简单,却饱含深厚理解和信任。 许世友将军一生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1976年毛主席逝世时,他坚持带枪进京吊唁,甚至因为带枪问题与机场人员发生争执。 他直言我带枪是毛主席批准的,谁敢不准,这种耿直刚烈的性格,正是老战友们如此关心他的原因。 1985年许世友将军病危时,党中央、中央军委经常打电话到南京或派人来看望,杨尚昆也亲自到南京探望,虽然那时许世友已经处于昏睡状态,没能和老友说上几句话。 将军逝世后,按其遗愿,灵柩覆盖党旗,未设灵堂,未开追悼会,仅在中山陵8号院内摆了桌高粱酒,供百姓自发凭吊。 耿飚在1986年军委扩大会议上哽咽地说,世友同志用最后二十年,给我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将军的归宿不在纪念碑,而在百姓心坎上。 这句话是对许世友将军最好的评价,也是两位老战友革命情谊的最终见证。 参考资料:凤凰网《猛将传奇:和尚将军许世友(一)》
志愿军四任司令员,对整体战局影响最大的,是哪两位?“1951年4月13日,飞机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