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县政府第7次收到日方函件,对方提出投资3.5亿修高速换藏重康美的遗骸,日本人从1972年起就惦记着把这具战犯遗骸带回去,几十年间换着花样来试,派所谓“遗族”献花,放话投资修路,结果?腾冲的回答从来就一个字:不!这不是谈生意,这是民族尊严的底线。 1944年的滇西,怒江的江水裹挟着硝烟,5月里中国远征军踩着湍急的水流强渡过去,脚底下是冰冷的江水,眼前是日军构筑的坚固工事,可没人往后退一步。 接下来的127天,腾冲这片土地彻底成了血肉磨坊,远征军战士抱着炸药包往日军碉堡里冲,用刺刀和敌人近身搏杀,阵地上的尸体一层叠一层,鲜血把土壤都浸成了暗红色。 打到最后,盘踞在腾冲的日军被彻底打垮,6000多个敌人没一个能逃掉,要么被歼灭在巷战里,要么葬身于山野间,再也没法拿着枪在中国的土地上作恶。 也就是这场仗,3346位中国烈士永远留在了腾冲,还有19名盟军战士也为了共同的反法西斯事业牺牲在这里。他们用命把腾冲从日军手里夺了回来,让这里成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收复的第一座县城,更重要的是,滇缅公路从这里重新打通,一批批战略物资终于能顺畅地运到国内,给艰难的抗战战局注入了关键的强心剂。 现在腾冲的国殇墓园里,那些刻着名字的墓碑整整齐齐排列着,有的烈士连名字都没留下,只刻着“无名英雄”,可每一块墓碑背后,都是当年为了保家卫国拼到最后一口气的忠魂。 藏重康美这个名字,在腾冲从来都是耻辱的象征。这个日军联队长,在华作恶多年,带着手下烧村子、杀百姓,双手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不知道有多少家庭因为他家破人亡。 就是这么个刽子手,死后还被日本军方追晋成少将,可在腾冲,没人会给这个战犯半分体面。当年战斗结束后,百姓和官兵一起把他的尸体找出来,反绑着双手按在地上跪埋,坟坑挖得浅浅的,让他的尸体面朝远征军烈士的墓碑,日日夜夜对着那些被他杀害的英灵“赎罪”。这不是什么残忍,是侵略者该有的下场——你在这片土地上欠下的血债,就算死了,也得永远跪着忏悔。 可日本人从1972年起就没断过念想,一门心思想把藏重康美的遗骸弄回去。这些年他们换着各种花样试探,先是派所谓的“遗族”来腾冲,假模假样地到墓园献花,对着烈士墓碑装出一副悲痛的样子,其实眼里盯着的全是那个战犯的埋骨地;后来见软的不行,又开始拿利益诱惑,时不时放出话来,说愿意投资帮腾冲搞建设,想靠钱来撬动底线。 直到最近,腾冲县政府已经是第7次收到日方的函件了,这次对方干脆明说,愿意拿出3.5亿来修高速公路,条件只有一个——把藏重康美的遗骸还给他们。 但腾冲的回答,几十年没变过,从来就一个字:不!这哪是什么投资换遗骸?分明是想拿着钱来洗白战犯,来践踏中国人的民族尊严。那些躺在国殇墓园里的烈士,当年为了把日军赶出去,连命都豁出去了,现在要是为了几个钱,就把杀害他们的战犯遗骸送回去,怎么对得起那些长眠在这里的英灵?怎么对得起当年被藏重康美迫害的百姓?修高速路是好事,腾冲也需要发展,但发展的前提是守住底线,民族尊严这东西,多少钱都买不走,也不能拿来做交易。 日方大概是觉得,时间久了,人们会忘了过去的伤痛,觉得用利益就能让中国人松口。可他们忘了,腾冲的每一寸土地都记得当年的牺牲,国殇墓园里的每一块墓碑都在提醒着后人,不能忘了那段屈辱又悲壮的历史。 藏重康美跪在这里,不是简单的一具尸体,是历史的见证,是对侵略者的警示——任何敢来犯我中华的人,不管过多少年,都别想逃脱应有的惩罚。 所以不管日方再来多少次函件,再拿出多少投资,腾冲的态度永远不会变,这个“不”字,不仅是给日方的答复,更是对先烈的告慰,是对民族尊严的坚守。
腾冲县政府第7次收到日方函件,对方提出投资3.5亿修高速换藏重康美的遗骸,日本人
阿智通鉴
2025-09-05 10:44:3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