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省以后不要说收复了,也不要说回归了。因为根据我们的法律要求,我们1945

古凌国际 2025-09-04 12:31:45

关于台湾省以后不要说收复了,也不要说回归了。因为根据我们的法律要求,我们1945年就从日本手里收复了台湾省,我们现在和台湾省要解决的是内务问题。 1945年10月25日,台北公会堂(今台北中山堂)里举行了一场庄严的仪式,陈仪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了日本投降,台湾自此重回祖国怀抱。 这是中国人无数牺牲换来的成果。可是没过几年,解放战争结束,新中国成立,国旗已在天安门城楼冉冉升起,台湾却仍未能与大陆实现真正统一。 “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从那时喊出,并不只是政治宣示,而是被写进国家发展议程的一项长期目标。 那时的中国百废待兴。抗战和解放战争的接连消耗,让工业和农业几乎从零起步。东北的钢铁厂需要重新点火,黄淮平原上的农民还在为能多打一斗粮食而努力。 人们的愿望很简单:填饱肚子,住得安心。但国家层面的目标却很明确——台湾必须归队。只是条件不允许。 回头看1950年6月,朝鲜战争的爆发把台湾问题复杂化。杜鲁门下令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公开阻挠中国内政。 这一举动等于在海峡上拉起了横杆,把两岸隔断在外力的阴影下。彼时的中国海军连远航都困难,更遑论与美国海军在海上较量。于是“暂时搁置,积蓄力量”成了当时最现实的选择。 几十年过去,情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远洋乏力的海军,如今拥有辽宁舰、山东舰两艘航母可以常态化执行远海任务,福建舰也在海试中逐步成军。 空军方面,歼-20已列装部队,形成高强度战备巡航;而战略火箭军的导弹阵地能够覆盖岛链任何角落。今天再有人想学当年的第七舰队,横冲直撞进入台湾海峡,就必须面对完全不同的中国。 除了军事,中国在经济上同样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大陆已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台湾一半以上的对外贸易与大陆紧密相关。 2011年,福建和广东的海关口岸曾专门为台农的莲雾和释迦开通“绿色通道”,帮助农产品走出低迷;到2018年,台胞居住证正式启用,持证者在大陆就医、求学、就业时几乎与本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许多台湾青年在上海、深圳、厦门创业,他们经营的餐馆、文创公司,甚至电竞战队,在大陆获得了比岛内更广阔的市场。 这一切的背后还有法律支撑。 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明确将反对“台独”写进法律框架。条文强调,国家将在必要情况下采取非和平方式制止分裂行为。 这意味着,统一不仅是政治意志,也是法律义务。就像一个家族,如果有人企图把祖产卖给外人,全家必然群起制止,否则就等于放弃了家与根。 所以,今天谈台湾,不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怎么做”的问题。 未来的画面已然可以想象:大陆游客可以轻松前往日月潭泛舟,台湾同胞也能随时登上长城、游览故宫,不再隔着一道海峡彼此遥望。 从1945年的回归,到1950年美国军舰横插海峡,再到今天中国综合实力的腾飞,台湾始终是中国内政的一部分。 统一不是对外的口号,而是为了让两岸人民共享安稳和繁荣的生活。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古凌国际

古凌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